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乡一体化趋势下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调研分析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并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城乡结构偏离度分别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的产业困境和城乡困境;其次引入了农民工的社会化复制动态模型对农民工就业部门的选择进行动态演绎推导,找到农民工就业的纳什均衡策略;再次通过计量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探析了三大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为最后提出农民工就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指明了方向。
详细介绍: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30个城市的抽样调研,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的现状,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就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的结构性困境,运用AHP层次分析模型探寻促进农民工就业结构优化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

作品图片

  • 城乡一体化趋势下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调研分析
  • 城乡一体化趋势下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调研分析
  • 城乡一体化趋势下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调研分析
  • 城乡一体化趋势下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调研分析
  • 城乡一体化趋势下农民工就业结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调研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现今我国农民工就业存在产业结构滞后、城乡结构失调以及素质结构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乡就业的统筹。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30个城市的抽样调研,探究了农民工就业的现状与困境,找出农民工就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期提出农民工就业结构优化的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 思路:按照导言—现状及困境—演化博弈分析—就业的产业结构分析—对策的思路展开撰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9CJY023)所搜集的问卷,运用SPSS16.0软件对我国1978-2009年就业的产业结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先进性:困境分析使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城乡结构偏离度两个指标;演化博弈分析采用社会化复制动态模型。独特之处:以农民工就业结构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的结构性困境,结合博弈模型和计量分析,基于AHP层次分析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结构优化的科学对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能够为政府的经济决策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提供有利于农民工就业结构优化及城乡统筹教育、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对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基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农民工就业存在产业结构的滞后性、城乡结构的失调性以及素质(教育)结构的落后性等问题,我国农民工的就业环境还存在较大的法制缺陷和社会保障缺失。首先,本文通过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并采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城乡结构偏离度分别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的产业困境和城乡困境;其次引入了农民工的社会化复制动态模型对农民工就业部门的选择进行动态演绎推导,试图找到农民工就业的纳什均衡策略,从中我们发现农民工作为单一群体参与博弈时会遇到诸多制度性、社会性障碍,需要引入政府的参与机制;再次本文通过计量分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探析了三大产业对就业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为最后提出农民工就业结构优化的政策指明了方向。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公布[DB/OL].新华网 2010-10-27 [2]Chenery H, Robinson S and Syrquin M.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3]Michael P. Todaro.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9, 1969,pp.138-148 [4]西奥多.舒尔茨(Thodore W.Schults).改造传统农业(中文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黄洪琳.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及原因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8(4):12-15 [6]王庆丰.中国就业结构滞后问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9):36-39 [7]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employment in transitio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ume 38, Issue 1, March 2010, Pages 71-81 [8]课题组.建立我国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研究[J].当代财经,2006(1):11-14,32 [9]吴宏洛.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与非农就业障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5):32-37 [10]蔡坚,朱蔚青.非正规就业与农民劳动力非农就业[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87-88,186

调查方式

按照农民工年龄和性别采用按比例抽样方法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研究概述 有关就业结构转换的国外研究不多,且基本上是从就业的产业结构角度展开。如Chenery, Robinson, Syrquin(1986) 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提出了就业结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理论,其非均衡模型将经济分解成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两类,指出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现代部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Todaro(1969)则在考虑了城市提供就业岗位的局限性即失业存在的基础上,分析了就业结构转换的影响因素,即城市就业机会与城市失业人数,创立了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纵观国外有关就业结构转换的理论模型和观点,我们发现国外学者对于就业结构的研究大都侧重于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缺乏对农民工就业的城乡结构、劳动者素质结构的多元化深入研究,所提理论和模型大多以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为研究对象,而基本没有专门针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最为严峻的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 二、国内研究概述 1、就业的产业结构研究 黄洪琳(2008)采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发现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从较高的正偏离趋向0偏离靠拢,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会从较高的负偏离趋向0偏离靠拢,这种结构偏离度远离均衡且多年呈居高不下态势。 2、就业的城乡结构研究 课题组(2006)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由于城乡户籍分割而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不同的市场,且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又可以分为不完全竞争和完全竞争的市场。吴宏洛按照制度性的分割将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细分为城市的体制内劳动力市场(正规就业部门)、体制外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 3、就业的劳动者特征结构研究 在基本特征方面的研究,有陈东有、周小刚(2008)基于对江西省500多位农民工就业的调查,发现处于农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年龄结构特点是以31-40岁为主,年龄偏大;性别结构上呈现男多女少的特征,教育程度上以初中文化及初中文化以下为主,技术上以低技能为主且技能与迁移距离成正比。在劳动者素质结构方面,张二震、任志成(2005)认为劳动者素质结构的升级主要是指在各产业内部,劳动者的熟练劳动力由低端向高端提升的过程,简单讲就是指劳动者技能的提升。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