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铁芯子社火文化是典型西部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本文从其历史源流、基本内容、表演场域、传承人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就这一民间文化事象在现代性语境中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文对有关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详细介绍:
《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一文对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进行了相对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论文建立在扎实的田野作业的基础之上,由于作者的家族中就有非常优秀的表演艺人和道具制作艺人,因此,文中有大量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作者对铁芯子社火文化的历史源流、基本内容、表演场域、传承人等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就这一民间文化事象在现代性语境中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文对有关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甘肃社火文化自成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不同于河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抬芯子”、“车芯子”、“背芯子”等社火文化而自成一家,所以,该论文细致翔实的田野作业成果本身就有着重要的文化意味。

作品图片

  • 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
  • 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
  • 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
  • 甘肃皋兰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调查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皋兰县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保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文化事项,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甘肃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本文以什川镇铁芯子社火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其历史流变、内容特点、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从美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新的观察,并对其堪忧的现实处境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唤得社会的关注,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作品以本人熟悉的家乡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以自我和他我的双重角度进行观察,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参阅了县镇文化部门关于社火文化的文字记载和图像资料,具有极强的资料价值,此外,结合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发展现状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铁芯子社火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发掘其存在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为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保护提供参考,也有利于当地人民科学、客观地认识这一流传在身边的活态文化。同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对这一文化事项的调查研究有助于丰富非物质文化的内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作品摘要

铁芯子社火文化是典型西部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长期流传在甘肃省皋兰县什川镇一带。铁芯子社火文化因其道具制作采用融戏曲表演艺术、铁工、木工、画工等技艺和传统的力学平衡原理于一体,表演造型酷似灯芯而得名。铁芯子社火文化有着三百多年的传承历史,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内容,独具特色的艺术特质,物态化的形式,静态地反映了其基本的“意象”化审美意识,成为西部民间社火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它装台艺术巧妙、审美风格独特,既满足普通百姓的世俗审美要求,又具有娱神祭天等信仰功能,是值得传承与发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铁芯子社火文化的发展遇到了困境,这一问题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皋兰史话》 《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什川镇铁芯子制作技艺》 《西宁城乡社火的文化比较研究》马岩芳 《社火文化研究》田荣军 《雁北民间社火文化透视》刘慧芳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影视资料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学界对皋兰民俗的关注多为综合性研究,少有社火民俗的专题研究,关于铁芯子社火文化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该课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同类课题研究的空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