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被拐的外来儿童沦为街边赚钱工具的案例分析及法律保障 —以广州地区为例
小类:
法律
简介:
在近年来,拐卖儿童的犯罪已显现出暴力化、集团化、职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公安部在轰轰烈烈的打拐,人贩子们却依然猖狂,儿童失踪案件还经常发生。而我们的作品通过分析我们所设的关于外来被拐儿童沦为街边赚钱工具的调查问卷,我们最终以责任主体为依据分别从法律、政府、社会(个人、组织)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被拐带的街边乞讨儿童的问题及措施。
详细介绍:
当前中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贫富差距悬殊和高失业率的压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人的道德开始沦丧,再加上我国目前相关的法律体制尚不完善,人贩子以牺牲儿童利益为代价,获得非法收入,以至于被拐的外来儿童沦为街边赚钱工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被拐儿童不仅被迫离开家庭,离开父母的保护,更重要的是,在健康保障、教育机会、心理支持等各个层面都受到侵害。 近日来,由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在微博上发起的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许多网友响应,并已经因此成功的解救了数位受害儿童。同时,在今年的两会上,“解救乞讨儿童”这个话题也得以热议,在温家宝总理的批示下,民政部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提出相关议案。 然而,这场打拐是在媒体的推动下迅速火热起来的,一旦媒体关注的焦点转移后便容易冷却下来,因此接下来最重要的还是其他社会力量包括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制度性地介入,来解救街边乞讨儿童。与此同时,被解救的儿童被有效安置效率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难题,这需要政府完善儿童福利机制,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爱。 因此,我们的作品通过分析我们所设的关于外来被拐儿童沦为街边赚钱工具的调查问卷,我们最终以责任主体为依据分别从法律、政府、社会(个人、组织)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被拐带的街边乞讨儿童的问题及措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我们希望通过深入调研,尽我们所能,以科学的研究成果展现被拐带的街边乞讨儿童的状况,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而推动相关社会群体、政府部门、立法机关出台更多的良性措施及法律、法规来保障儿童的利益,使中国儿童的福利保障得以改善。 思路:根据拐卖儿童的犯罪日益恶劣的现状,我们企图探讨其根源,并以此提出可行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我国相关法律中着重于对犯罪人的刑事制裁而对受害儿童的权益的救济相对不完善。据此,我们将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为促进出台救济这类儿童的权益的法律提供材料支持。独特性:我们将从政府社会和法律三个点,深入分析现象,提出解决措施,先进性:已有的类似研究看,更多的是有关流出地的调查和研究,有关流入地的调查和研究是短缺的。而我们力求为弥补不足,修正偏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通过调研,从法律武器,发挥政府职能和调动社会救济三个方面,尽快消灭被逼迫儿童在城市乞讨的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儿童的利益 现实指导意义:1、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收集的较全面、真实的资料,能为理论研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一定的指导。2、为完善国家立法、政府政策提供立法、司法依据,引起社会关注,促进更多救济机构的成立,来更好地关爱街边乞讨儿童。

作品摘要

1、通过对广州地区此类状况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当今被拐的外来儿童成为赚钱工具的现象。 2、在分析这种现象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法律(如2010年3月15日出台并立即生效的《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进一步探讨其屡禁不止的根源。 3、从法律、政府和社会的角度出发,为救助已沦为赚钱工具的儿童和防止更多儿童被拐卖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得广东商学院法学院院级一等奖; 获得广东商学院校级一等奖

参考文献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 、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近十几年来,在中国大陆,伴随着拐卖儿童现象的日益泛滥,甚至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的社会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国家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法律,如:《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许多的民间救济组织NGO以及网络支持,如:宝贝回家寻子网。虽然被拐儿童的权益受到相关法律的保障和有关组织的救济,但是总的来说,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相关专门性法律并不完善。据此,我们对被拐的外来儿童沦为街边赚钱工具这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