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夏中后期藏传佛教兴盛原因考论
小类:
社会
简介:
西夏佛教史是西夏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此前学界更多将藏传佛教放置在西夏长时段历史中加以考察,对于藏传佛教在西夏中后期渐趋兴盛的历史原因缺乏深入探究,文章中特别提出西夏政权提高藏传佛教地位与稳定境内吐蕃裔民的互动关系,为研究一亮点,有助于学界深化对藏传佛教在西夏中后期渐趋兴盛的认识,填补了藏传佛教与西夏社会关系研究的一个空白。
详细介绍:
夏佛教历史是西夏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其中藏传佛教与西夏社会的关系问题,又是学界长期着力探讨的对象之一。有鉴于学界此前更多将藏传佛教放置在西夏长时段历史中加以考察,对于藏传佛教在西夏中后期渐趋兴盛的历史原因缺乏深入探究,本文即力图通过族群关系、唃厮啰政权、吐蕃僧人、西夏政权和社会历史需求等四个层面,分析考量了藏传佛教在西夏中后期渐趋兴盛的多元历史原因和历史背景。特别是文章中提出西夏政权提高藏传佛教地位与稳定境内吐蕃裔民的互动关系,为研究一亮点,有助于学界深化对藏传佛教在西夏中后期渐趋兴盛的认识,填补了藏传佛教与西夏社会关系研究的一个空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有关西夏中后期藏传佛教的探讨尚显薄弱,亦无专文研究。笔者结合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党项吐蕃人的族群关系入手,首先讨论了其兴起的历史背景;其次论述唃厮啰政权时兴起的后宏期佛教是这一时段西夏藏传佛教的主要来源;再次探讨了吐蕃僧人在藏传佛教传播中所起的中坚作用;最后着重论述了藏传佛教与西夏社会之间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从而揭示出西夏中后期藏传佛教在西夏渐趋兴盛的深层历史原因。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文章力图通过族群关系、唃厮啰政权、吐蕃僧人、西夏政权和社会历史需求等四个层面,分析考量藏传佛教在西夏中后期渐趋兴盛的多元历史原因和历史背景。特别是文章中提出西夏政权提高藏传佛教地位与稳定境内吐蕃裔民的互动关系,为研究一亮点,有助于学界深化对藏传佛教在西夏中后期渐趋兴盛的认识,填补了藏传佛教与西夏社会关系研究的一个空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佛教是西夏文化的主流,尤其是藏传佛教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学界一直探讨的对象之一。此前学界多将其放在长时段加以考察研究,对西夏中后期这一时段藏传佛教的渐趋兴盛的原因缺乏深入探讨。本文有助于对西夏藏传佛教中后期渐趋兴盛的认识,拓宽研究的视野。 加深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继承佛教文化,有助于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进而保持和发展稳定团结的民族关系。

作品摘要

藏传佛教在西夏的传播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在西夏中后期随着诸如法会、译经、营建寺塔等佛事活动的增多,藏传佛教开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并被定为国教。它在西夏中后期这一短时段内兴盛的原因与吐蕃党项人族群渊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吐蕃僧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这一时段内它所兴盛的密宗各派都主要来源于唃厮啰政权,成了此后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基本特色;再者西夏社会现实的历史需求也是其兴盛的重要原因。它们互为条件、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了西夏藏传佛教的兴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李范文.再论西夏党项族的来源变迁.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2.[俄]聂历山著,马忠建、文志勇、崔红芬译.西夏语文学,李范文主编.西夏研究第六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3.谢继胜.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89 4.﹙清﹚ 张维.陇右金石录。卷3,广仁禅院碑. 5.史金波.西夏佛教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 6.俄藏黑水城文献:原编号Инф.№. 592. 7.孙昌盛.试论在西夏的藏传佛教僧人及其地位作用.西藏研究,2004,﹝1﹞. 8.李远.青塘录.转引自祝启源.藏学研究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9.﹙清﹚ 张维.陇右金石录。卷3,广仁禅院碑.

调查方式

1.走访兰州大学图书馆; 2.个别交谈; 3.人员介绍; 4.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西夏崇信佛教,一度将其立为国教,佛教在西夏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黑水城文献的发现极大丰今天对富了对西夏文化的认识,为学术界研究西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素材。 一、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西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日本和欧美地区。其中俄罗斯研究由于其占有一定数量的一手资料,其研究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由于其不懂汉语,研究程度受到一定影响。俄罗斯的《西夏文八千颂般若经合壁考释》和《西夏国书残经释文》(皆载《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3号“西夏文专号”),日本西田龙雄出版的3卷本《西夏文华严经》(京都大学文学部出版,1976年),和美国范德康的《拶也阿难捺:十二世纪唐古忒的喀什米尔国师利用一些藏文材料对国师拶也阿难捺的活动年代、国籍作了考证。 二、国内研究 国内对西夏学佛教的研究可以说成果颇丰,涉及的面也比较宽泛。先前史金波先生在《西夏佛教史略中》(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曾对西夏中后期佛教所表现出来特殊性予以关注,但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雷泽润先生在《中国古代建筑 西夏佛塔》(文物出版社,1990年)中通过对大量佛寺风格的整理发现,自西夏中后期时其寺院建筑风格明显的带有了藏传佛教的风格。已逝学者祝启源在《祝启源藏学研究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中论及了唃厮啰佛教对周边各国的影响。汤开建先生在《宋金时期安多吐蕃部落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中对唃厮啰佛教密宗的兴起做了很好的论述。张云先生《吐蕃文化对西夏的影响》(《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从党项和吐蕃两族之间十分密切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吐蕃宗教文化对西夏的影响及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发展情况。谢继胜先生在《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对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历史渊源问题也做了探讨。另外在孙昌盛先生的《试论在西夏的藏传佛教僧人及其地位、作用》(西藏研究,2006年第1期),崔红芬女士的《浅析河西佛教兴盛的原因》(敦煌学期刊,2005年第2期)都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了藏传佛教在西夏兴盛的原因。 综合国内外研究来看,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给予西夏中后期藏传佛教特殊性原因的足够重视。所以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探讨不免留有不足和空白。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