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刑事和解百案实证研究
小类:
法律
简介:
《刑事和解百案实证研究》课题通过问卷问卷调查了公众对刑事和解制度的认同度。通过对155个典型案例作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实践中适用刑事和解的罪名、诉讼阶段、处理结果和促成因素的规律性认识。在上述基础上,课题提出了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相关建议。
详细介绍:
顺应国内外刑事司法政策的趋势和潮流,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许多地方得到了推广。但是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刑事和解制度距离体系的完善、配套措施的出台仍有一段艰难探索的道路要走,未来需要有更多的人在推动刑事和解制度走向实践的研究上倾注更多的心力。本课题以此热点问题为讨论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公众对刑事和解的认同度。公众对于侵害个人法益的轻罪普遍赞同适用刑事和解,对于适用刑事和解是否属于“以钱买刑”的看法并不相同。通过对155个典型案例作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实践中适用刑事和解的罪名、诉讼阶段、处理结果和促成因素的规律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侵害个人法益的轻罪应尽量适用刑事和解、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适当适用刑事和解、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不宜刑事和解、各诉讼阶段都可以刑事和解方式结案、刑事和解尽量前移,法院最终仍可适用刑事和解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品图片

  • 刑事和解百案实证研究
  • 刑事和解百案实证研究
  • 刑事和解百案实证研究
  • 刑事和解百案实证研究
  • 刑事和解百案实证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公众对刑事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认识,并对155个案例的进行分析,了解各地司法部门的适用情况,探索其中规律,提出建议,为刑事和解的适用提供参考。2.基本思路:以问卷调查公众的刑事和解的认同度,了解公众关于此制度的看法。文章以典型案例为研究基础,从不同角度分析数据,探索其中规律性的认识。文章针对刑事和解侵害不同法益提出不同程度的建议,对各诉讼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方式提出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以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55个案例分类、统计和分析,探索出刑事和解在适用的规律性认识。通过问卷调查取大众对于刑事和解的看法。2.突破纯理论的推演和个案分析,真实反映我国目前适用刑事和解的司法活动中的不足,对司法实践和继续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3.以法社会学独特视角研究公众对刑事和解的认可,考虑社会公众对刑事和解的接受程度和实际需求,在此范围内提出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文章对现实中争议的“花钱买刑”观念等进行比例分析,一改以往部分学者和新闻媒体主观臆断社会公众对刑事和解的态度的做法。2、本项目的选题源于司法实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该制度在适用过程的规律,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3、本文在严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肯定了侵害个人法益的轻罪应尽量适用刑事和解、大胆提出了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适当适用刑事和解,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不宜刑事和解等建议。

作品摘要

本课题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了公众对刑事和解的认同度。公众对于侵害个人法益的轻罪普遍赞同适用刑事和解,对于适用刑事和解是否属于“以钱买刑”的看法并不相同。本课题通过对155个典型案例作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实践中适用刑事和解的罪名、诉讼阶段、处理结果和促成因素的规律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侵害个人法益的轻罪应尽量适用刑事和解、侵害社会法益的犯罪适当适用刑事和解、侵害国家法益的犯罪不宜刑事和解、各诉讼阶段都可以刑事和解方式结案、刑事和解尽量前移,法院最终仍可适用刑事和解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课题于2011年3月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州大学校赛一等奖,第十一届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州大学校赛二等奖。 此外,与课题主题相关文章:《刑事和解制度之评析》于2011年3月14日已被《法之声》期刊录用,并将在4月27日发表。

参考文献

[1]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第417页. [2] 韩景玮.河南首次轻判故意杀人之院推刑事和解制度.腾讯网 [3] 游伟.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理性和感性思考.东方法学.第2009年第3期 [4] 宋英辉.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第391页 [5] 深圳市罗湖区王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北大法意网.审理法院: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 [6]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第340页 [7] 宋英辉等.刑事和解实证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第21、22页 [8] 龚佳禾等.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第257页 [9] 龚佳禾等.我国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第266页 [10] 李明、李夏耘、张莹.刑事和解负面效果的产生及其控制.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4),第28卷 第4期

调查方式

本课题通过走访访谈、问卷调查、聆听相关司法人员介绍、并对其中民众进行个别交谈 ,通过相关的书报刊物收集刑事和解的案例、并对收集的案例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刑事和解问题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 其一,对于刑事和解制度进行哲理研究的成果较多。通说认为应当突破刑事犯罪一定是对国家秩序的侵害,从而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就必须起诉审判的传统观念;认为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经济效益性、人道性、防止短期自由刑弊端、实质上有利于被害人等。学界对于适用刑事和解的罪名范围、程序等问题也都有研究。 其二,对于如何适用刑事和解进行个案研究的成果较多。特别是司法实务部门对于手头办理的案件进行结案总结的成果,都是属于这一类型。 其三,对于已经按刑事和解而处理完结的几百件以上案件进行数据研究的成果极少。这种研究靠数据说话,能较真实地发现我国现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司法活动中存在的合理因素及不合理因素,总结经验,有利于指导司法实践。 当前,国外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比较普遍。英美法系国家和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对于适当赔偿了被害人,取得被害人真诚原谅的加害人,一般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不再判处刑罚。 基于借鉴国外做法和上述国内研究呈现的特点和不足。本课题突破哲理研究、个案研究的局限,以150多个案件为研究基础,以数据统计为论据,对于公众是否存在“以钱买刑”观念进行比例研究,对于适用刑事和解的罪名、适用前提、适用阶段、处理结论、考量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具有填补空白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