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环境研究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研究以建设创新型西安为目标,以完善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环境为研究对象,以著名学者勒温“环境-绩效”关系的理论为指导,首先在大量文献梳理及探索性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响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宏观与微观环境模型;其次通过对近千名西安科技人才调查数据的分析,从环境要素重要性与满意度两个维度对西安科技人才的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诊断,揭示了西安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详细介绍:
本研究以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对近1000名西安科技人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大量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组织内部的微观创新环境和组织外部的宏观创新环境两个层面,系统地探讨了西安市科技人才对创新环境的需求与满意率,提出了改进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环境的对策建议。研究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主要内容、观点和结论如下: 1、研究的意义。2010年1月西安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创新试点城市,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也要求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这就从国家战略层面为西安确立了的新的发展定位,是对西安进一步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要求。报告认为西安作为我国科技人才最为集中、科技人才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充分发挥好科技人才的创新主体作用是建设创新型西安的关键。报告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一个人所能创造的绩效不仅与他的能力素质有关,而且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处于不利的环境之中,则很难发挥其聪明才智,也很难取得好的绩效”的理论为依据,认为“充分发挥西安科技人才的创新主体作用”需从完善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环境入手。 2、西安科技人才的群体特征分析。基于调查的数据,报告分析了西安市科技人才的聚集特征。报告认为西安科技人才有五大聚集特征:一是年轻化,35岁以下的科技人才占82%;二是工作时间短,工龄在5年以下的占52%;三是高学历人数多,本科以上的占74%;四是以男性为主:男性约占总体的66%;五是主要分布于企业组织,占73%。 3、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微观环境分析。本报告将组织内部科技人才的微观创新环境分为技术环境、工作环境、激励环境、科研经费、组织文化和人才培养六个方面,每类又包含不同的环境要素,共计18个。基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报告认为在组织内部六项一级微观创新环境要素中,文化环境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影响比较大,同时科技人才对该要素比较满意,是需要保持并进一步提升的要素。科研经费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影响也比较大,但科技人才对该要素并不满意,是需要尽快改进的环境要素。激励环境和工作环境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且科技人才对其不太满意,是需要制定计划逐步完善的要素。技术环境和人才培养这两项微观创新环境要素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科技人才对其比较满意,是需要保持的素质要素。 4、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宏观环境分析。报告将宏观创新环境分为五个方面,即宏观技术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策与管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宏观基础设施环境,每类又包含不同的环境要素,共计20个。基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报告认为在五项一级宏观创新环境要素中,技术环境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影响比较大,同时科技人才对该要素比较满意,是需要保持并进一步提升的要素。经济环境、政策与管理环境素质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影响也比较大,但科技人才对此还不太满意,是需要尽快改进的环境要素。宏观基础设施环境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且科技人才对其不太满意,是需要制定计划逐步完善的要素。人文环境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科技人才目前对该要素比较满意,是需要保持的素质要素。 5、完善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环境的对策研究。报告在建立完善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环境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着手,按类进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系统推进”的改进思路。在改进对策研究方面,报告把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影响大,但科技人才又不太满意的环境要素作为重点改进的对象。报告认为在微观创新环境方面,完善科研经费投入是改进组织微观创新环境的关键,同时完善激励环境也是改进组织微观创新环境的重要方面。在宏观创新环境方面,报告认为改进经济环境是改进西安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宏观环境的关键,其重点在于加强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和不断提升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同时完善政策与管理环境也是改进西安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宏观环境的重要方面。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以建设创新型西安为目标,以完善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环境为研究对象,以著名学者勒温“环境-绩效”关系的理论为指导,基于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的数据,探讨有效改进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环境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政府和各级组织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提供指引。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建立了宏观与微观环境评价模型,其次通过系统调查对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环境进行了诊断分析,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以著名学者勒温“环境-绩效”关系的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法筛选调查要素;设计科学的调查问卷和方案;运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 先进性: 首次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研究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环境;采用要素重要性与满意度二维矩阵分析法;把改进重点放在重要性高满意率低的环境要素上。 独特性: 从人才的角度研究“创新型西安”建设问题,为建设创新型西安提供了新思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理论创新意义。探索区域创新环境因素与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关系、组织内部微观创新环境因素与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关系,总结其内在的规律,为制定优化创新环境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实际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对有效改进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微观和宏观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自主创新激情,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绩效,促进创新型西安建设都有切实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本研究以建设创新型西安为目标,以完善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环境为研究对象,以著名学者勒温“环境-绩效”关系的理论为指导,首先在大量文献梳理及探索性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响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的宏观与微观环境模型;其次通过对近千名西安科技人才调查数据的分析,从环境要素重要性与满意度两个维度对西安科技人才的创新环境进行了分析诊断,揭示了西安科技人才创新环境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针对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环境方面的不足,报告在建立完善西安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环境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层着手,按类进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系统推进”的改进思路。在改进对策研究方面,报告把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影响大,但科技人才又不太满意的环境要素作为重点改进的对象。报告认为在微观创新环境方面,完善科研经费投入是改进组织微观创新环境的关键,同时完善激励环境也是改进组织微观创新环境的重要方面。在宏观创新环境方面,报告认为改进经济环境是改进西安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宏观环境的关键,其重点在于加强对科技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和不断提升科技人才的收入水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研究报告已经提交西安市科技局和相关企业参考。

参考文献

[1] 文魁,吴冬梅. 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J].首都经济论坛,2008(3). [2] 文魁,吴冬梅.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报告[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985年欧洲创新研究小组(GREMI)首先提出了“创新环境”。随后,Aydalot、Mailit等学者对创新环境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学者1988年开始研究创新环境,创新环境包括国家创新环境、区域宏观创新环境和组织内部的微观创新环境三个层面。 在国家创新环境研究方面:我国在2006年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胡锦涛、温家宝就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提出了设想,徐冠华发表论文《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冯之浚出版了《国家创新系统的理论与政策》(1999),胡志坚出版了《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与国际比较》(2000),桑京完成了《欧盟创新政策浅析》博士论文(2002),余建平发表了论文《美、日、欧盟创新政策及启示》(2005)等。 在宏观创新环境研究方面:国外于1992年提出了“宏观创新环境”,Cooke在《宏观创新系统——全球化背景下区域政府的作用》中进行了较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996)。我国的冯之浚、胡志坚、顾朝林、潘德均、周亚庆、李远、王缉慈、王核成等学者对宏观创新环境的内涵、演化与发展过程、作用、内部结构、运行机制以及地方政府的作用等进行了研究。李婷、谷国峰、薛风平等学者对宏观创新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 在微观创新环境研究方面:美国学者码汉·坦姆仆指出影响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四个主要因素依次是: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金钱财富。我国学者文魁、吴冬梅(2005)指出组织内部微观人才创新环境的要素包括组织技术创新环境、组织文化环境、对科技人才的激励环境、经费投入、青年人才培养与工作环境六项。王胜利(2004)、文魁、吴冬梅(2005)、王学军(2006)分别对科技人才的创新环境现状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国有组织人才激励机制创新研究》、《创新人才环境研究报告》、《组织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问题》等论文。 宋克强(2005)指出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都非常重视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建设。张骏(2002)具体分析了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系统,指出科技人才成长由两个方面的因素起作用,即主观能动性和客观环境条件的促进。 以上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但从国内外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缺少二个方面内容的研究;第一,从人才角度研究创新环境,特别是宏观创新环境的成果较少;第二,专门研究西安市科技人才自主创新环境的成果较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