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非重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使用河北经贸大学专业满意度调查数据,在国内外有关学习满意度诸多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大三、大四935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本文提供了基于学生角度的专业设置评价及改进建议:一是学生调整专业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开设心理辅导和职业教育课;四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就业压力。
详细介绍: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更是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就业窘境。一方面综合实力不如重点本科院校,社会和企业对其输送的精英人才的认可度相对偏低;另一方面其动手操作能力逊于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对于那些要求操作能力较高的企业,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又面临着“不够专”的尴尬局面。因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非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乃至帮助非重点本科学校增强专业人才特色十分必要。 本文使用河北经贸大学专业满意度调查数据,在国内外有关学习满意度诸多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进行适当修正,构建了针对大三、大四935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重点研究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和专业信心的因素,并以SEM多组分析模型进一步探讨一本和二本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满意度和专业信心方面的差异。通过建模分析,本文提供了基于学生角度的对于专业设置的评价及改进建议:一是学生调整专业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开设心理辅导和职业教育课;四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就业压力。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文目的在于从学生角度为学校专业改革提出最合理有效的建议,帮助高校有效调整专业培养模式,从根源上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基本思路 搜集整理资料;查阅资料寻找高校毕业生失业的根本原因;引入专业满意度研究专业设置和就业的关系;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设计问卷,实施调查,对数据建模研究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情况;结合毕业生就业现状,提出非重点财经类高校专业调整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文引用的SEM模型可以充分有效地挖掘调查数据中关于专业满意及专业信心的相关信息,为高校专业改革提供有用的建议和意见。 先进性:目前专业满意度研究文献较少,本文构建了专业满意度指标体系,并设计了专业满意度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独特之处:本文基于学生角度研究财经类非重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关系,其研究视角较为独特,研究结果也更具有针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经贸大学财经类专业满意度调查数据,寻找引起学生专业不满意、专业就业信心低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学生角度的专业改革建议。其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为河北经贸大学专业培养模式调整提供最直接有效的意见;另一方面,由于河北经贸大学属于非211地方类财经院校,其专业满意度研究结果对于同类型高校专业调整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2011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非重点财经本科院校毕业生更是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就业窘境。第一,院校综合实力不如重点本科院校,社会和企业对其输送的精英人才的认可度相对偏低;第二,看重 “知识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意识淡薄,其毕业生面临着“不够专”的尴尬局面;第三,“财经热”升温使得财经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加大。因而研究非重点财经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使用河北经贸大学专业满意度调查数据,在国内外有关学习满意度诸多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进行适当修正,构建了针对大三、大四935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重点研究影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和专业信心的因素,并以SEM多组分析模型进一步探讨一本和二本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满意度和专业信心方面的差异。通过建模分析,本文提供了基于学生角度的对于专业设置的评价及改进建议:一是学生调整专业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开设心理辅导和职业教育课;四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就业压力。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数据来源: 本课题实证分析数据选自河北经贸大学2009年专业满意度调查数据 参考文献: [1]叶亮.我国高考10年扩招的回眸与展望大 [J].黄山学院学报,2009(12):112-114; [2]吴新伟,大学生就业问题常态性与就业观分析[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徐博,2009年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N], 新华网,2009-08-19; [4]余圆圆,基于学生满意度的独立学院声誉测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谢作诗,杨克瑞,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J]教育研究, 2007(4):45-48; [6]王霆,曾湘泉, 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原因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9(1):1-4; [7]段敏芳,田恩舜, 我国高校毕业生待就业调查分析[J] 统计研究,2010(6):106-197; [8]张琬婧,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72.2% 总体客观准确[N],人民日报,2010.8.10; [9]林飞宇,杨瑜, 美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测评(SSI)及其启示,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2006(3) [10]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生毕业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版),2001(4);

调查方式

由于各专业人数差异较大,如果按照统一抽样比抽取各专业样本,会造成小专业样本量将会太小而降低抽样精度,故以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关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始于1966年,其理论和方法都发展的较为成熟。Tough(1982)认为,学生满意度描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感觉和态度,是一种在学习过程中其愿望和需求获得满足的状态。Daniclson( 1998)等学者认为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对所在学校怀有的吸引、自豪或积极的情感。Bryant ( 2001)等人认为学生满意度是当高校学生的期望得到满足或者超出满足状态时,学生所报告的对自己大学经历的满足感觉。国内的学生满意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研究方法都不成熟,还没有形成体系。代表性的定义有:马芳婷(1989)研究指出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成果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满意度。徐卫良、黄忠林(2005)认为学生满意度是学生对于高等学校的感知效果与他们对学校期望值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况,包括4各方面:理念满意,即学校办学理念给学生带来的满足状态;行为满意,即指学校的运营状态带给学生的满意程度;视听满意,即学校可视性和可听性外在形象带给学生的满足状态;服务满意,即学校提供的服务给学生带来的满足状态。 1966年美国教育委员会最先使用CIRP(Cooperative Institutional Research Program)测量新生的满意度,开辟了学生满意度调查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 Benizetal吸取了学术界关于雇员满意感的研究成果,开发了大学学生满意感问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学生满意度测量最有影响的是1995年由心理学博士Laurie.Sehreiner和Stephanie.Juillerat联合美国高等教机构Noel一Levitz公司制定的SSI(student satisfaction inventory)量表,该量表将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引入到学生满意度调查中,其测评的指标包括:学术指导效果、校园氛围、高校支持的服务情况、对个人的关注情况、教育的效果方面、承诺和资助方面的效果、登记的效果、对于不同人群的情况、安全情况、服务情况、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况和学术上的支持情况共十二项指标。该调查涉及院校众多,调查对象广规模大,其调查结果被视为大学生满意度测评的国家标准,用于评估美国高校教育水平。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