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在加速阶段,失地农民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日渐凸显。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使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本项目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比较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分别从制度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在加速阶段,累计造成失地农民不少于400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增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日渐凸显。在十七大上,我党进一步提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使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本项目,并提出相关解决思路和对策建议。本项目的重点在于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主要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给予失地农民所提供的保障中存在的一系列制度缺陷和现实问题,采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而研究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措施,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首先,从失地农民这一概念入手,分析这一特殊群体有别于城镇市民和拥有土地的农民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两方面深入分析城镇化对失地农民的意义与影响,并提出有关问题。其次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之下,以西安市为研究范围,以该地区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分析大量的数据和调研资料,从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就业培训四个方面来研究和探讨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西安市地区的实际状况,对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作品背景 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期,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同时西安市在打造国际化大都市。2 研究意义 建立并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证。3 研究思路 本项目重点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通过调查与研究发现目前所提供给失地农民的保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一)本作品的创新之处 1、对目前流行的“以土地换保障”制度提出了质疑,并提供了改良建议; 2、提出以就业促保障,有利于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 (二)本作品的科学性 本作品在研究方法上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文献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研究,以现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基础,结合实际的调查结果和现实当中的真实情况,发现了现实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对现有理论提出了质疑。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 所提交的研究报告和发表的论文,是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应用,特别是对现有理论中的“以土地换保障”观点提出质疑,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实证资料。 (二)现实意义 对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得真实的一手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为解决西安市城镇化建设中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作品摘要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在加速阶段,累计造成失地农民不少于4000万,预计“十二五”期间还将继续增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日渐凸显。在十七大上,我党进一步提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使得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旨在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而研究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关解决思路和对策建议。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之下,选取西安市为研究范围,以该地区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城镇化对失地农民的影响,其次主要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比较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就业培训四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西安市地区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提供参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石秀和.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 [M] 人民出版社,2007 2、邓微. 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M]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高洁.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社会医疗保险的政府供给研究 [M] 人民出版社,2007 4、覃双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8 5、吴梦.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J]. 经济论坛,2008 6、杨秋玲.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保障问题初探 [J]. 上海房地,2009 7、马弛, 张荣, 彭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 . 软科学,2004

调查方式

■走访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现状 : 英国社会学家贝弗里奇(W T. Beveridge)在1942年11月向英国政府提出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中已说明:社会保障就是对收入达到最低标准的保障,其中社会保险应旨在维持生存的最低限度的收入,国家所组织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目的在于保证以劳动为条件获得维持生存的基本收入。国外学者主要从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和形成原因进行研究, 如英国历史学家考特认为英国 “圈地运动”, 使失地农民不是流入城市就是沦为农业工人阶级, 这些丧失了一部分甚至全部收入的农民, 去城市务工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美国社会学学者帕克则认为失地农民进城对城市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国内则主要是从以下视角进行了研究:1)失地农民失地原因和途径研究,关于原因,曲天娥(2004)分析说,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扩大了非农用地;开发园区泛滥,侵吞大量农民土地;土地流转中行政管理缺位和执法不严流失了部分土地。关于失地途径,孙祥利、王君萍、李志建(2004)指出失地途径有三条,其一为利益集团非对称性地强占乱建失地。2)关于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以货币安置较为普遍(耕地司,2002);3)关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讨论较多的是养老保险,并普遍认为应采取“以土地换保障”只是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仍有分歧。在资金来源方面有三种观点:第一,以土地补偿安置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马驰、张荣,2004)。第二,缴纳社会保险的费用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政府、土地开发中增值效益、农民各出一部分(杨盛海、曹金波,2004)。第三,社保基金可通过财政拨款、土地出让金、捐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张时飞,2004)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