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潮汕婚俗的调查研究——近百年来婚嫁文化变迁
小类:
社会
简介:
独具特色的潮汕婚嫁礼俗,是潮汕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明清至今数百年间,潮汕婚嫁礼俗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本课题结合文献整理和田野调查的方法,理清明清以来潮汕婚俗礼仪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历史层次,全面、系统地反映潮汕婚嫁礼俗的真实面貌及历史演变过程,探究潮汕婚嫁礼俗变迁的背后机制,预测未来可能发展方向,并借用现代媒体和文本形式,多方式、多角度开发传统习俗的现代实用价值。
详细介绍:
自民国近百年来,潮汕人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执着地保留传统婚俗的所有流程,却也灵活地在细节上,根据时代条件衡量对传统婚俗的继承程度。民国时期,旧俗沿袭下,富贵之家婚嫁物品的丰厚和全职媒人、青婆娘的出现;解放后至改革前传统婚俗的大幅度削减,布票、《毛主席语录》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婚嫁用品和媒人、青娘婆遭到摒弃的境遇;到改革后的旧俗复苏和青娘婆的重现,或是如同“旅游结婚”等更加简约快捷的婚俗形式,都是这一事实的有力证明。并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现代潮汕婚俗呈现出的城乡之间异中有同、城市之间同中有异的分化现象,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另外,受社会风气影响的非常态婚俗,无论是对传统婚俗的折中处理还是“童养媳”、“赶凶”式婚嫁等光怪离奇的婚俗仪式,都从某种意义上丰富了潮汕地区传统婚俗的多样性。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以最合时宜的形式缔结婚姻,更能体现出潮汕人为人处事的灵活性,适应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的智慧之光。富有浓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的潮汕婚嫁礼俗,以缩影的形式向世人展示潮汕人的民俗习惯和仪式文化,近百年来的潮汕婚嫁礼俗更是集中地展现了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变化过程,吸收、发展和丰富了各个时代文化的潮汕婚嫁礼俗,寄托了潮汕人对美好的生活愿望和人文的追求。在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民间习俗有理由被保留下来,通过现代传媒,如电视、电子杂志、网络等方式,向世界展现潮汕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

作品图片

  • 潮汕婚俗的调查研究——近百年来婚嫁文化变迁
  • 潮汕婚俗的调查研究——近百年来婚嫁文化变迁
  • 潮汕婚俗的调查研究——近百年来婚嫁文化变迁
  • 潮汕婚俗的调查研究——近百年来婚嫁文化变迁
  • 潮汕婚俗的调查研究——近百年来婚嫁文化变迁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通过对潮汕地区进行系统、全面的实地、田野调查,再参考潮汕各地方志文献资料,概述了潮汕婚俗在明清时期的情况,着重梳理出其在近现当代时期的发展历程,真实地展现了近百年来潮汕婚嫁礼俗的变迁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潮汕民俗的保留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营建和谐社会,打造潮汕特色城市贡献力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以潮汕区域三市八个点为重点调查对象进行细致调查,辅以历史文献,材料真实,方法科学严谨,确保口述资料和书面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作品立足于自明清以来,尤其是近百年来潮汕婚俗变化过程的纵向研究,视野开阔,历程较长;并借助影音图像等方式动静结合、直观简明地展现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以现代传媒手段(电子杂志)开辟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提高优良风俗的生命传承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在采访过程中收录、编辑了图表、文字、音频、照片、视频等原始采访资料,有效地保留了近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婚俗档案,为潮汕婚俗的研究和传承提供真实的材料指导,为地方政府如民政局、文化局等部门制定惠民政策,发扬优质民风,打造广东文化大省,营建“幸福潮州•幸福广东”的特色城市提供参考。

作品摘要

潮汕婚嫁礼俗是潮汕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民国至今的潮汕嫁娶文化变迁过程,集中展现了潮汕地区近百年来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变化。通过对56份田野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借助个别原生态个案展现近百年来潮汕婚嫁礼俗面貌,探究在保留所有流程称谓的表面下,人们在细节上的处理方式与潮汕传统婚俗从“旧俗沿袭→被抑制→变相复苏”这一生存路线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经济变化的增长速度通过对潮汕婚嫁用品的影响,导致改革开放后的潮汕婚俗出现三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以及潮汕人对传统婚俗的认可度,致使媒人工作发生从职业性到半职业性变化。而非常态婚俗除了丰富潮汕婚俗的多样性外,还反映了近百年来整个潮汕社会风气的变化。这一切,对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郭春震.(明•嘉靖)潮州府志 [Z].出版地不详: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1991,287. [2]刘抃.(清•康熙)饶平县志 [Z].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2,144. [3]张玿美.(清•雍正)惠来县志 [Z].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7,171. [4]张士琏.(清•雍正)海阳县志 [Z].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2,219. [5]饶宗颐.潮州志:第八册[Z].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5,3435. [6]王琳乾.汕头旧俗谈[Z].汕头:汕头市文联民间文艺研究会印,1983,36-46. [7]鲍宗豪.婚嫁礼俗与中国传统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3. [8]汕头教育志编审委员会.汕头教育志[Z].汕头:出版社不详,1988,4. [9]杨梓彬.论潮州婚俗文化特色[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12(23):141-142,145. [10]黄挺.潮汕文化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二次印刷. [11]王岱.(清•康熙)澄海县志 [Z].潮州: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2004.

调查方式

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影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外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水平大致为: 首先在研究的时间上,当前对于潮汕婚俗的研究一般缺乏纵向性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多是以某一时代背景来看待潮汕婚俗,对婚俗的变迁及发展较少全面论述。如钟东《掞荔与磨镜——对潮州戏文<荔镜记>中婚俗的探讨》(《戏曲研究》第70辑)一文,是以一个剧本情节来关注古代潮州的婚俗及其关目排场和关系,揭示两种缔结婚姻方式——私奔的“志愿婚”与传统礼法的“礼聘婚”的区别与当时潮汕人的婚恋观;又如林小洁《潮汕二三十年代婚嫁习俗及其文化内涵》一文着重介绍潮汕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婚俗的流程及一些习俗的文化内涵,缺乏历代之间礼节的变化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关注特定时期的婚俗之外,忽略了潮汕婚俗随时代变迁的发展状况。 其次在研究的选点上。前人研究潮汕婚俗大多将其地点集中在潮州市区,即使标记“潮汕”,也大多以潮州市婚俗为例。如杨梓彬的《论潮州婚俗的文化特色》(《社科纵横》2008年第4期)就总结了潮州婚俗的基本程式及其文化内涵;一些地方地志也以本地区为描述对象。这些著作及论文就缺乏潮汕各地区的对比,不能突出各个地区的婚俗特色。 再者是礼俗程序上。前人的研究多以《文公家礼》中的“六礼”程序来概括潮汕婚俗礼节,或者是根据一些实地调查来总结出婚俗的流程,如杨梓彬的《论潮州婚俗的文化特色》(《社科纵横》2008年第4期)中就提出了礼节“十三式”之说;又如陈汉初在其论文《潮汕婚姻旧俗面面观》(《广东史志》2001年第4期)中,则是大量收集了一些非常态婚俗,如“腹婚”、“幼婚”、“童养媳”等,这些研究涉及到潮汕传统婚俗的轮廓,但对婚俗中的具体操办流程、具体细节和禁忌都缺乏细致的论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