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两会强调通过“中国智造”战略推动高端医疗装备核心技术突破,支持应用新材料、增材制造(3D/4D打印)推动个性化医疗。本作品的核心技术如下:1)利用镍钛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和4D打印的可编程特性,植入物术前预压缩,通过体温驱动植入物自发调整形态,变形量可达30%~40%,有效改善创面贴合度,实现精准塑形;2)开创骨科植入物骨密度单元仿生技术,充分考虑骨支架的受力状态和功能需求,设计仿Haversian系统的仿生4D打印骨架,满足弹、韧性的力学需求,及细胞黏附、导向细胞生长的生物需求,骨长入程度提高40%;3)针对3D/4D打印金属普遍存在的晶界析出相恶化疲劳寿命共性问题,发明大-小熔池耦合成型的激光原位热处理技术,实现析出相均匀分布,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效率提升20%,疲劳寿命提升100倍以上。
2025 年两会为医疗器械行业明确了“智能化、精准化、普惠化”的发展方
向,强调通过“中国智造”战略推动高端医疗装备核心技术突破,支持应用新材
料、增材制造(3D/4D 打印)推动个性化医疗。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各类骨骼疾
病(如骨肿瘤、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骨折、骨质疏松等)发病率显著上升,
医用骨科植入物的需求量逐年增长。2017~2024 年骨科植入物行业复合年增长
率达 3.7%,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471 亿美元。当前 3D 打印技术虽已应用于
骨科植入物领域,但仍存在以下痛点:1)3D 打印的静态结构难以匹配骨骼天然
生理弧度,塑形精度不足;2)植入物表面的生物惰性抑制成骨细胞长入和界面
结合,生物相容性差;3)3D 打印金属弹性模量高,回复应变低,疲劳寿命差,
易引入应力屏蔽等术后并发症。
在中国智造和精准医疗的愿景下,本团队提出了“4D 打印骨科植入物”的
创新方案。该方案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替代传统的 TC4 钛合金,增材制造(4D
打印)个性化制备骨科植入物,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温度驱动形状变化”的特性,
驱动植入物在人体温度(~37℃)激励下的可控变形,实现“4D 效应”。4D 打
印骨科植入物可精准贴合骨缺损区域,改善生物相容性,与真实人骨性能匹配,
是满足精准医疗需求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本作品的核心技术如下:1)利用镍钛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和 4D 打印的可
编程特性,植入物术前预压缩,通过体温驱动植入物自发调整形态,变形量可达
30%~40%,有效改善创面贴合度,实现精准塑形;2)开创了骨科植入物骨密度
单元仿生技术,充分考虑骨支架的受力状态和功能需求,设计了仿 Haversian 系
统的仿生 4D 打印骨架,包含仿皮质骨的三周期极小曲面多孔单元和仿松质骨的
支杆型多孔单元,从而满足弹、韧性的力学需求,以及细胞黏附、导向细胞生长
的生物需求,骨长入程度提高 40%;3)针对 3D/4D 打印金属普遍存在的晶界析
出相恶化疲劳寿命共性问题,发明了大-小熔池耦合成型的激光原位热处理技术,
以大熔池熔化预成型金属粉末、小熔池原位固溶处理,实现析出相均匀分布,有
效缩短生产周期,效率提升 20%,疲劳寿命提升 100 倍以上。
挑战杯省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