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中国地方戏曲生存现状调查及发展方向探究--以豫剧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作品以探究中国地方戏曲传承现状为出发点,立足戏曲自身的传承价值及发展意义,探讨中国地方戏曲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现状如何,又应何去何从。作品采用SPSS软件分析近千份问卷数据,使用SWOT矩阵分析方法得出:当下,中国地方戏曲发展正经受着受众和传承者年龄断层,剧院内部管理存在弊端等考验。并针对其具体情况,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出发,提出一条含及剧院、戏曲本身和政府社会的戏曲发展之路。
详细介绍:
作品以探究中国地方戏曲传承现状为出发点,立足戏曲自身的传承价值及发展意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探讨中国地方戏曲在当今处于怎样的生存现状,又何去何从这一课题。研究者深入学校、社区、网络、戏曲从业者家中等地发放问卷,多角度、多渠道收集数据。并利用SPSS软件和SWOT矩阵分析方法,得出如下结论:在经济迅速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世界,中国地方戏曲发展主要面临受众和传承者年龄断层,发展阻力较大,鲜有从业者人能真正转变为广受尊敬的艺术家,剧院内部管理存在弊端等考验。作品最后从内因和外因角度出发,提出一条含及剧院、戏曲本身和政府社会的戏曲发展之路。即政府从政策、资金、教育、组织引导、社会大环境方面给予宏观指导帮助;社会则从媒体正面报道及社会团体带头两方面给予支持;剧团本身走“对内实行改革创新,对外实行开拓市场”之路,将戏曲发展打造为一条“从生产到包装再到销售”的规模化产业链。本作品分为引言、调查背景、现状分析、发展探究四部分,力争为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出谋划策。

作品图片

  • 中国地方戏曲生存现状调查及发展方向探究--以豫剧为例
  • 中国地方戏曲生存现状调查及发展方向探究--以豫剧为例
  • 中国地方戏曲生存现状调查及发展方向探究--以豫剧为例
  • 中国地方戏曲生存现状调查及发展方向探究--以豫剧为例
  • 中国地方戏曲生存现状调查及发展方向探究--以豫剧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含撰写目的):作品通过对豫剧这一我国最大地方剧种发展历史、传承现状、发展趋势的资料分析与切实调查,真实反映豫剧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发展现状,并基于这些详实的调查数据,多方思考,旨在透过豫剧调研中国地方戏曲的真实生存现状,探寻中国地方戏曲应如何在当今得以弘扬,并融入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作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所析数据全部来自于实地调查和访问,后期又采用了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得出调查结论。 先进性(含独特之处):作品与时俱进,所书内容立足于当今文化产业发展大背景,以现代管理思路和经济学工具,基于SWOT矩阵分析方法,从内外因角度出发,提出一条含及剧院、戏曲本身和政府社会的戏曲发展之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着眼于戏曲自身的文化特殊性和艺术传承价值,具体如下: 1、戏曲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2、戏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传承益于弘扬民族文化; 3、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戏曲传承益于进一步推进中国软实力发展; 4、当今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戏曲传承益于打造中国文化新名片。

作品摘要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耀眼明珠,它历经千年的风雨流传至今。但在经济迅速增长、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世界,戏曲发展正遭遇着受众和传承者年龄断层,发展阻力较大,戏曲从业者鲜有人能真正转变为广受尊敬的艺术家,戏曲团体内部管理存在弊端等考验。针对这一现状,通过SWOT矩阵分析得出:中国戏曲应在国家宏观引导和社会大力推进之下,对内实行改革创新,对外实行市场开拓,以产业化之路屹立于新时代文化之林。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于2011年4月参加郑州航院第八届“挑战杯”大赛,以全校哲学社会科学类小组第一的成绩夺得大赛一等奖。 评审团评定作品立足当今中原崛起及传统文化回归的大背景,调查数据真实充分,调查方式多样有效,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及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夏兰.中国戏曲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 [2]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京剧谈往录[M].北京出版社.1996.p15 [3]张寿福.那家花园往事琐谈[J].天津文史资料(44) [4] 徐兰沅口述/唐吉记录整理.徐兰沅操琴生活[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p96 [5]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调查方式

详情如下: 走访剧团及戏曲从业者;问卷调查普通受众及戏曲从业者;现场采访;进行人员介绍;典型调查;收集图片、照片;查阅书报刊物;查阅整理统计报表;观看影视资料及相关文件;网络问卷发放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概述如下: 作品研究课题为中国地方戏曲生存现状及发展方向,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具体如下。 中国戏曲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逐步发展起来的。近一百年来,经过王国维、吴梅、齐如山、郑振铎、冯沅君等一大批学术前辈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得出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但以往的研究总体缺少系统的梳理与全面的总结。 步入21世纪,戏曲研究者与相关研究机构在戏曲研究道路上继往开来,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于2010年编辑发行了《2009年中国戏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集中展示了研究者对戏曲发展古今历史,戏曲理论建设,中西戏曲比较,戏剧观,戏曲体系等问题的研究成果。 介于中国地方戏曲这一课题极具民族性,国外研究领域对此涉及较少,但西方中国学界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关注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西方学界研究中国问题的兴趣大增,相关论著数量逐年增加。日本的田仲一成教授、韩国的吴秀卿教授、英国的杜为廉教授和龙彼得教授、新西兰的孙玫先生等外国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在戏曲研究领域也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