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细胞微核的影响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随着染发剂使用的日益广泛,染发剂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染发剂中含有致突变和致癌物质芳香胺,流行病学调查也提示染发剂的使用可能与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为了探讨染发剂的遗传生殖毒性,作者就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的致畸作用和对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 PCE)遗传物质损伤进行了研究。
详细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和消费质量。近年来染发作为美容方式之一,消费人群不断扩大。2006年中央网络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00多人中,染发者占90%以上,更有接近四成的人选择经常染发。据中国美容美发协会调查,近年来我国染发者初次染发年龄提早10岁以上,随着染发剂生产和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潜在的健康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染发剂中含有致突变(体外实验)和致癌物质(动物模型)芳香胺 。早在1975年Ames就提出了染发剂能使TA98菌株出现突变性 。熊习昆等对7种国产染发剂进行了小鼠染色体畸变实验 ,结果发现4种染发剂可导致较高的染色体突变率 。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也提示染发剂的使用可能与人类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 目前虽然对染发剂的致突变性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染发剂遗传生殖毒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为了进一步探讨染发剂的遗传生殖毒性,我们选择研究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的致畸作用和对骨髓PCE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以期为氧化型染发剂对人类的遗传生殖毒性提供参考依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影响。 基本思路:随着染发剂生产和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潜在的健康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染发剂的遗传生殖毒性,我们选择研究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的致畸作用和对骨髓PCE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以期为氧化型染发剂对人类的遗传生殖毒性提供参考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精确对小鼠骨髓PCE细胞微核率的检测。 2.精确对小鼠精子畸变类型的分类和计数。 3.首次进行染发剂对小鼠的遗传生殖毒性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虽然对染发剂的致突变性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染发剂遗传生殖毒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为了进一步探讨染发剂的遗传生殖毒性,我们选择研究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的致畸作用和对骨髓PCE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以期为氧化型染发剂对人类的遗传生殖毒性提供参考依据,并可以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防制政策提供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氧化型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成年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质量完全随机分染发剂A组、染发剂B组、染发剂C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3个染发剂组用氧化型染发剂染毒,每隔2d经皮染毒一次,连续染毒7次,于首次染毒后35d处死小鼠,检测精子畸形率及骨髓微核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发剂组精子畸形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各染发剂组小鼠精子畸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染发剂A组小鼠骨髓PCE细胞微核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08)。染发剂B组和染发剂C组小鼠骨髓PCE细胞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染发剂B组和染发剂C组骨髓细胞微核率高于染发剂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8);染发剂B组与染发剂C组骨髓细胞微核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氧化性染发剂可导致小鼠精子畸形和骨髓微核率的升高,对使用者的健康存在潜在危害。

获奖情况

2010年11月在《新乡医学院学报》上发表

鉴定结果

已发表在《新乡医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1] Silverman DT, Morrison AS, Devesa SS. Bladder cancer. In: Schottenfeld D, Fraumeni JF, eds.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M].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1156-1179. [2] 刘聚矩,张照祥,翟金霞.对苯二胺与过氧化氢混合物诱导小鼠狼疮样改变的作用[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9,44(2):212-215. [3] 徐晋康,龚幼菊,陈似兰. GB 15193.7-2003,小鼠精子畸形试验[S].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3,9,24. [4] 蒋英芝,陈湘兵,阎政礼,等.氯化镉对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4):14-16 [5] 张艳芬,许重洁,杨保胜. 3种微核检测方法的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3):234-237. [6] 许重洁,张艳芬,杨保胜,等. 阿霉素对小鼠骨髓微核和染色体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4):357-359. [7] Ames B N, Kammen H, Yamasaki E, et al. Hair dyes are mutagenic: identification of a variety of mutagenic ingredient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75, 72(6):2423-2427. [8] 熊习昆,梁雪梅,蔡枚,等. 染发剂对小鼠骨髓和生精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J]. 卫生毒理学杂志,1998,12(3):189.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和消费质量。近年来染发作为美容方式之一,消费人群不断扩大。2006年中央网络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600多人中,染发者占90%以上,更有接近四成的人选择经常染发。据中国美容美发协会调查,近年来我国染发者初次染发年龄提早10岁以上,随着染发剂生产和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潜在的健康效应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目前人们使用最多的是氧化型染发剂,氧化型染发剂所用的是低分子量的染料中间体,如对苯二胺、对氨基苯酚等,这些染料中间体本身是无色的,当其与显色剂混合使用时被氧化生成醌亚胺(p-benzoquinoneimine),与假性负碳离子偶合剂反应生成二苯胺(diphenylamine),这种化合物被进一步氧化后会生成有色大分子化合物 从而达到染色的目的。染发剂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染发剂中含有致突变(体外实验)和致癌物质(动物模型)芳香胺 。早在1975年Ames就提出了染发剂能使TA98菌株出现突变性 。熊习昆等对7种国产染发剂进行了小鼠染色体畸变实验 ,结果发现4种染发剂可导致较高的染色体突变率 。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也提示染发剂的使用可能与人类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 目前虽然对染发剂的致突变性有较多的研究,但有关染发剂遗传生殖毒性的研究尚不多见。为了进一步探讨染发剂的遗传生殖毒性,我们选择研究染发剂对小鼠精子的致畸作用和对骨髓PCE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损伤作用,以期为氧化型染发剂对人类的遗传生殖毒性提供参考依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