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玉米秸秆清洁生产燃料乙醇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论文主要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技术、纤维素酶发酵技术、纤维素酶解与乙醇发酵技术和酒糟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详细介绍:
本文对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过程中四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 (1)玉米秸秆的预处理采用丙酸蒸解工艺。玉米秸秆粉在丙酸浓度为900g/L,催化剂浓度为3g/L,料液比为1:12的条件下,121℃蒸解90min后,半纤维素去除率为98.5%,木质素去除率为60.61%,纤维素保留率为90.68%。蒸解处理后得到的纤维素渣中木质素含量仅为2.5%,从而最大可能地消除了木质素对纤维素...(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研究探讨一条适合国情的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清洁生产技术路线。首先玉米秸秆粉通过丙酸蒸解处理,得到用来制备纤维素酶和进行乙醇发酵的高纤维素含量、低木质素含量的纤维素渣。纤维素酶制备采用本实验室选育的里氏木霉TJK-108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进行固态分割发酵。纤维素水解发酵生产乙醇采用易于乙醇的回收的同步糖化固体发酵工艺。酒糟则用来培养假丝酵母生产高蛋白饲料。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论文研究探讨适合国情的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路线正确,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独特之处是(1)通过对原料组成的成分分离,有效地消除了木质素对纤维素酶酶解效果和酵母菌乙醇发酵的不良影响;(2)在纤维素酶制备中,采用酒糟回用和分割发酵技术,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并有效地提高了纤维素酶曲的酶活和纤维素酶生产的效率。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主要对玉米秸秆的预处理技术、纤维素酶发酵技术、纤维素酶解与乙醇发酵技术和酒糟综合利用技术等纤维原料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确定了一条可行的玉米秸秆生产燃料乙醇的清洁生产技术路线,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今后纤维原料燃料乙醇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摘要

论文针对玉米秸秆制备燃料乙醇过程中的瓶颈问题进行了研究。玉米秸秆制备燃料乙醇关键步骤包括原料预处理、纤维素制备、纤维素水解与发酵及乙醇的回收等,实验结果证明,经丙酸处理后,玉米秸秆的木质素去除率可达60.61%,半纤维素去除率为98.5%,纤维素保留率为90.68%。在处理后的秸秆中添加10%酒糟与适量营养盐,调节pH和含水量分别至4.8和70%,采用TJK-108纤维素酶高产菌...(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Hideshi Yanase, Koji Nozaki,Kenji Okamoto. Ethanol production from cellulosic materials by genetically engineered Zymomonas mobilis[J].Biotechnology Letters,2005,(27): 259~263. [2] S.Hari...(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燃料乙醇产业最发达的两个国家是巴西和美国。巴西约有320多家燃料乙醇生产企业,1400万吨/年的乙醇生产规模,大部分企业实行燃料乙醇和糖联产。美国在燃料乙醇的生产上仍然是世界乙醇生产的领头羊,在将纤维素转化为燃料酒精的研究、生产和应用方面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采用的流程是纤维素水解与发酵同步进行,该工艺以粉碎的玉米芯为原料,再用稀酸水解,将半纤维素水解...(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