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社区手机报与社区建设初探--以《惠河东声》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社区手机报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产生,对加强社区建设和新媒体自身发展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产生和发展需要城市社区具备一定的条件,利用其新媒体特点可开展社区服务和居民互动,最终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研究还发现《惠河东声》的老年用户表现出的对社区手机报高度依存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提出建议有利于社区手机报在今后的社区建设实践中取得长足发展。
详细介绍:
社区手机报是面向固定社区、居民通过开通无线网络的手机来接收包括社区新闻、通知公告以及生活服务等内容的彩信。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社区手机报可以加强社区管理,增进居民交流,号召居民参与;另一方面,新媒体在社区建设的应用也可拓展新媒体自身的发展。 社区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城市社区具备一定的人员技术、资金支持和社区环境。其具备即时、便捷、精准的特点,可提供本土新闻,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和居民互动,最终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研究还发现社区中的老年用户对社区手机报高度依存,以及《惠河东声》发展的可复制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宣传、编辑、互动和融入性等方面的问题。要实现社区手机报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其受众应具广泛性,其传者由社区工作者担任具有现实性,在内容方面应增添本土人情、拓展公共参与、培养积极互动,适应社区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作品图片

  • 社区手机报与社区建设初探--以《惠河东声》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社区手机报仍属一种新兴社区媒介。《惠河东声》目前发展相对稳定,深入分析其应用现状有助于为社区新媒体与社区建设的研究提供真实而新鲜的参考。 本文分析了社区手机报产生的条件,探讨其在社区建设中的效果和实际运营中的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社区手机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发展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社区手机报的媒介要素,同时从社会学视角着力于社区居民的互动行为、社区归属感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上通过前后近一年的项目实地跟踪探访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采取个案和小组座谈且科学全面地选择访谈对象,同时结合手机报内容进行合理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社区手机报在我国城市社区基层社区实践中属于新生事物,作品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发展较成熟的社区手机报案例,探讨其在社区建设中具体实际发挥的作用、应用特点,旨在促进通过社区手机报更好地加强社区管理,增进居民交流,号召居民参与。同时也可在社区建设的应用中开辟新媒体发展新领域。

作品摘要

社区手机报是面向固定社区、居民通过开通无线网络的手机来接收包括社区新闻、通知公告以及生活服务等内容的彩信。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和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社区手机报可以加强社区管理,增进居民交流,号召居民参与;另一方面,新媒体在社区建设的应用也可拓展新媒体自身的发展。 社区手机报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城市社区具备一定的人员技术、资金支持和社区环境。其具备即时、便捷、精准的特点,可提供本土新闻,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和居民互动,最终培养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研究还发现社区中的老年用户对社区手机报高度依存,以及《惠河东声》发展的可复制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宣传、编辑、互动和融入性等方面的问题。要实现社区手机报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其受众应具广泛性,其传者由社区工作者担任具有现实性,在内容方面应增添本土人情、拓展公共参与、培养积极互动,适应社区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Schramm.W and Ludwig.M:The Weekly News Paper and lts Reader, Journalism Quarterly, Autumn 1951. 2、卢艳,《城市社区报在中国的可行性研究》,2008年5月。 3、陆云红:《手机报的传播特点》, 《当代传播》,2005(2):42。 4、王宇:《北京手机报:现状、问题及发展》,《现代传播》,2008年第6期。 5、刘飞、衣晓雷:《国内外手机报发展评述》[J],《通信世界》,2007(30): 19。 6、刘贤臣:《我国社区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2010年4月。 7、徐明明:《社区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传播学思考》,《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8、姜振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人口学刊》,2009年第5期。 9、王亮:《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求实》,2006.9。

调查方式

1、走访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2、访谈:焦点小组座谈2组,每组8人。个案访谈对象为社区工作人员、新媒体项目组老师和学生以及社区居民,计27人。 3、查阅参考相关书报刊物、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社区手机报在我国城市社区基层社区实践中属于新生事物,学界对于社区手机报的专门论述目前也是空缺。从文本上看,社区手机报兼具社区(报)和手机报两层涵义,因而分别针对社区媒介和社区建设目前有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角度和观点。 1、媒介研究的两个方面:手机报,社区报 目前学界对手机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一是手机报的定义和媒介特点,在其即时便捷、个性化互动、运行成本低等特点上业已达成基本共识;二是对手机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前景的分析,认为手机报要规避内容重复、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发展特色手机报,开拓新的采编和运营模式;三是手机报的受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研究,有对手机报在重大事件中的传播效果研究,以及对议题融合、建立话题社区的社会互动研究。 另一方面是社区报,学者通过对中外社区报的比较,指出中国的城市社区的概念往往定位于行政单位上的居民委员会辖区,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发展仍不成熟,因而社区报存在机关报作风、读者归属感不强等问题。 2、基于社区整体的两种需要:社区信息化,社区管理 建构社区网络化的服务体系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提出了开拓社区信息化新渠道的要求。另外,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居民自治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界注意到手机媒体可发挥的作用,但仅限于政务信息和政策宣传一类的“公告”式信息平台,侧重对政府执政和社会稳定的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