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边缘化”小学撤点并校政策实施现状调查--以贵州鱼寨小学为例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次调查是笔者根据2010年暑期大学生支教活动采集的基础信息,针对当地关于撤并的矛盾再赴黔进行调研的结果。通过两次实地调查,笔者关注到受撤并政策影响的“边缘化”小学学生群体,并以鱼寨小学为典型案例,通过问卷发放、深度访谈,对调查发现总结和分析,提出此类小学在撤并过渡时期的可行性对策,提出“鱼寨模式”,以期为“边缘化”小学提供借鉴和推广,尽量为边缘群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促进撤并过渡时期的教育公平。
详细介绍:
撤点并校是中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通过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减少城乡教育水平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已实施八年,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然而,据已实现撤的小学反馈和媒体报道,部分学校在此过程中陷入困境。在新一轮的撤并工作中,部分拟撤并的小学遭遇瓶颈,陷入“计划被撤并却遭搁置,无法撤并更无任何资源投入”的尴尬局面,致其较长时间内,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教学都无法进行,与撤点并校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相悖。 本次调查以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苗族聚居的鱼寨小学为例进行定性研究。尽管按照凯里市教育中长期规划,鱼寨小学被忽视、无投入的局面只是撤并过渡期的特殊情况,但是此尴尬局面将长达五到八年,影响范围包括所有鱼寨小学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而这种影响将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无法评估。 本次调查是笔者据2010年暑期支教采集的基础信息,针对当地在撤并中凸显的矛盾再赴黔进行专题调研的结果。通过两次实地调查,笔者关以鱼寨小学为典型案例,从儿童成长角度出发,通过问卷发放、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调查发现总结和分析,提出此类小学在撤并过渡时期的可行性对策,提出“鱼寨模式”,以期为“边缘化”小学提供借鉴和推广,尽量为边缘群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促进撤并过渡时期的教育公平。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次调查是笔者根据2010年暑期大学生支教活动采集的基础信息,针对当地关于撤并的矛盾再赴黔进行调研的结果。通过两次实地调查,笔者关注到受撤并政策影响的“边缘化”小学学生群体,并以鱼寨小学为典型案例,通过问卷发放、深度访谈,对调查发现总结和分析,提出此类小学在撤并过渡时期的可行性对策,提出“鱼寨模式”,以期为“边缘化”小学提供借鉴和推广,尽量为边缘群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促进撤并过渡时期的教育公平。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次调研过程中,笔者以社会科学调查方法为基础,通过赴黔进行支教活动和专题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得到第一手资料, 并按照社会统计学的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查阅文献,定性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以“撤点并校”“学校合并”等关键词搜索相关学术论文和报告,发现此类作品观点大同小异。本次调查报告从微观着眼,进行定性分析,并试图在对可操作性方案的建议上做出努力。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撤并政策已有八年,是农村中小学发展的大方向。然而,通过已实现撤并的小学反馈和媒体报道,部分学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陷入困境。在新一轮的撤并工作中,部分拟撤并的小学遭遇瓶颈,陷入“计划被撤并却遭搁置,无法撤并也无资源投入”的尴尬局面,致使“边缘化”小学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教学都无法进行,与撤并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相悖。本调研报告试图找到撤并过渡期的合理对策,缓冲教育资源失衡的问题。

作品摘要

撤点并校是中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通过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政策。 该政策已实施八年,目前很多农村小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然而,部分学校在此过程中陷入困境。在新一轮的撤并工作中,部分拟撤并的小学陷入“计划被撤并却遭搁置,无法撤并更无任何资源投入”的尴尬局面,致其较长时间内,教育资源极其匮乏,这与撤点并校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相悖。 本次调查以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苗族聚居的鱼寨小学为例进行研究。尽管该小学被忽视、无投入的局面只是撤并过渡期的特殊情况,但该时期将长达五到八年,影响波及所有鱼寨小学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这将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无法评估。 本次调查是笔者暑期支教采集的信息,针对当地在撤并中凸显的矛盾再赴黔进行专题调研的结果。笔者以鱼寨小学为典型案例,从儿童成长角度出发,通过问卷发放、深度访谈,对调查发现总结和分析,提出此类小学在撤并过渡时期的可行性对策,提出“鱼寨模式”,以期为“边缘化”小学提供借鉴和推广,尽量为边缘群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促进撤并过渡时期的教育公平。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中国传媒大学“挑战杯”校级选拔赛一等奖。 (报告于2011年4月写就,暂无机会登载或发表)

参考文献

【1】 高洪源,中小学并校:政策与策略的再认识,论文网 【2】 杨兰,“找回”教学点,力控辍学率反弹——贵州基层政府与公益机构合作,努力消除不当布局调整的负面影响【J】,中小学管理,2009,(10) 【3】 杨贵平,“撤点并校”对农村的负面影响,滋根基金会网站 【4】 李建强,学校布局调整与小班化引发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6(11) 【5】 薛正斌,刘新科,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农村布局调整对教育公平的影响【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7) 【6】 范先佐,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与教育的均衡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7) 【7】 何双梅,农村学校布局要关注学生安全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8】 赵丹,王一涛,教学点在农村学校布局中的地位探析【J】,教育科学,2008(2) 【9】 蒋理,58所希望小学为何被撤?【J】,新京报,2008(12) 【10】 郑新蓉,现代教育改革的理性批判【M】,人们教育出版社,2003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影视资料、文件、自发(自组团队自费进行)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本调研报告属教育类的社科调查报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基础教育的发展又是教育领域中的重中之重。撤并政策已有八年,已农村中小学发展的大方向,该政策与农村偏远地区村小的命运息息相关。然而,通过已实现撤并的小学反馈和媒体报道,部分学校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陷入困境。在新一轮的撤并工作中,部分拟撤并的小学遭遇瓶颈,陷入“计划被撤并却遭搁置,无法撤并也无资源投入”的尴尬局面,致使“边缘化”小学教育资源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教学都无法进行,与撤并政策“促进教育公平”的初衷相悖。国内有相当多的学术论文以撤并为主题进行研讨。 但就笔者搜索到关于撤点并校及学校布局相关的学术论文发现,有相当多的论文尚停留在撤并的利弊分析上,对解决对策涉足较少; 在利弊分析中,各种分析角度大同小异;在学术界目前给出的解决方案中,多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但在具体操作上,可行性对策较少。就笔者对调研对象所在地政府进行的政策解读,发现在具体方案上,能够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笔者在思考对策时,曾想过借鉴美国等教育水平发达国家的类似案例。但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美国所谓的“学校合并”与中国国情差距太大,可借鉴意义不大。但通过对美国的“学校合并”政策的分析,笔者发现美国相关对策的实行都是建立在以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基础的。    受该发现的启发,笔者在设定调查报告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时,最终确定了一切观点、对策的提出都要以最大限度地利于儿童成长和发展为前提,包括儿童的自身成长发展及适应环境、利于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因素。    本次调查以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苗族聚居的鱼寨小学为例进行定性研究。尽管按照凯里市教育中长期规划,鱼寨小学被忽视、无投入的局面只是撤并过渡期的特殊情况,但是此尴尬局面将长达五到八年,影响范围包括所有鱼寨小学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而这种影响将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怎样的影响,目前无法评估。笔者试图找到过渡时期的可行对策,力争为这类“边缘化”小学提供一种缓冲思路和建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