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谁能听见她在哭泣——关于海南省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现状再调查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海南省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的再调查,在时间上,是和四年前的调查作比较,在地域上,比四年前的调查区域有所扩大。通过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文化发展对比,找出各区域黎族文化发展的特性和共性及发展现状,据此来调查黎族文化汉化及流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如何保护并传承和发展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地站在黎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角度上,将黎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融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中,让经济和文化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详细介绍:
海南省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的再调查,在时间上,是和四年前的调查作比较,在地域上,比四年前的调查区域有所扩大。通过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文化发展对比,找出各区域黎族文化发展的特性和共性及发展现状,据此来调查黎族文化汉化及流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如何保护并传承和发展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地站在黎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角度上,将黎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融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中,让经济和文化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表演和展示文化。本次考察黎族文化内容和前一次调查一样,从黎族的纺织技术、染织技术、传统服饰、传统节日、黎族山歌、传统乐器、黎族舞蹈、特色食品、传统居所、村庄历史起源传说十项内容去调查,并结合当地的经济、交通等方面,制定一个汉化和流失指标,据此来调查并衡量每个区域的汉化和流失的程度,从汉化和流失程度结果中寻求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2007寒假年我们小组曾先后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的五个村庄进行黎族文化的调查,得出了黎族传统文化汉化及流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和传承黎族文化的对策,但是资金、时间等条件限制了我们的活动区域,得到的结论也比较有限。海南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省中西部的山区,其聚居区分布主要在五指山、黎母山、尖峰岭、霸王岭等山区,而昌江县比较原始的黎族村庄主要分布在霸王岭这块区域。本次调查活动是将继续和深化2007年的活动,所以在2011年的寒假我们再次组团走访大山对黎族文化汉化及流失现状进行调查,为了确实地找出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影响因素,本次调查扩大了调查区域,除了霸王岭,计划将涉足到五指山、黎母山、尖峰岭,但是由于资金、官方联系、民房改造等问题,我们最终去了霸王岭和五指山区域,走访两个市县7个村庄,行程约500多公里,历时7天。 海南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日益严重,汉化流失的严重性,并不是仅仅因为他们不再穿着黎族服饰,也并不是因为黎族妇女不再纹脸,不再戴银头饰,也并不是因为他们不住船型屋。真正的严重性是在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黎族人的习俗、思想、观念等精神领域上发生了改变,导致本民族文化被汉化,文化传承面临着断后的危机。各个少数民族由于文化的不同而彼此相区别,如果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都失去,那对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文化来说将是一种无法弥补的损失。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着力于“挽救”黎族文化,通过实地调查,寻找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的根源,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本次调查最后提出了较系统的保护黎族文化的合理方案,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和谐发展项目的建设提供建议。

作品图片

  • 谁能听见她在哭泣——关于海南省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现状再调查报告
  • 谁能听见她在哭泣——关于海南省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现状再调查报告
  • 谁能听见她在哭泣——关于海南省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现状再调查报告
  • 谁能听见她在哭泣——关于海南省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现状再调查报告
  • 谁能听见她在哭泣——关于海南省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现状再调查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海南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日益严重,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着力于“挽救”黎族文化,通过实地调查,寻找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的根源,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本次调查最后提出了较系统的保护黎族文化的合理方案,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和谐发展项目的建设提供建议。基本思路,采用实地走访调查,从时间和地域上对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并结合当地的资料找出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的原因。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调查内容 在容上,我们提出了黎族文化十项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发展进行详细调查,这十项文化有:传统服饰、纺织技术、染织技术、传统节日、山歌、乐器、舞蹈、特色食品、居所、历史起源传说,来确定各个村庄黎族文化保有率。 2.提出汉化概念 3.提出汉化和流失程度计算法 4.切实地提出保护黎族文化和谐发展的建议 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出发,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保护黎族文化和谐发展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实地调查,以真实的结论和数据来唤起人们和有关部门对海南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问题的重视,以能进一步做好文化传承和保护好文化多样性的工作。并呼吁社会各界认识到海南黎族文化发展现状严峻性。该调查报告主要分析了海南黎族文化及流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如何让保护并传承和发扬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提出了将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中的建议。

作品摘要

海南黎族文化汉化及流失的再调查,在时间上,是和四年前的调查作比较,在地域上,比四年前的调查区域有所扩大。通过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文化发展对比,找出各区域黎族文化发展的特性和共性及发展现状,据此来调查黎族文化汉化及流失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如何保护并传承和发展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地站在黎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角度上,将黎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融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之中,让经济和文化相辅相成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的表演和展示文化。本次考察黎族文化内容和前一次调查一样,从黎族的纺织技术、染织技术、传统服饰、传统节日、黎族山歌、传统乐器、黎族舞蹈、特色食品、传统居所、村庄历史起源传说十项内容去调查,并结合当地的经济、交通等方面,制定一个汉化和流失指标,据此来调查并衡量每个区域的汉化和流失的程度,从汉化和流失程度结果中寻求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次调查报告参加了校级挑战杯,并于2011年4月份由北京工业大学审核并通过,获得参与首都挑战杯比赛资格。

参考文献

对于所申报的作品,具有参考的现有对比数据中,大部分是海南省昌江县和五指山市人口情况及收入,而所调查的各个村庄人均纯收入是通过咨询当地政府部门和对所走访的家庭进行记录统计并得出,至于黎族文化汉化程度流失程度值,目前没有具体资料明确提出,所以本作品提出的汉化流失程度值计算公式是本作品的创新之处。 作品资料检索目录: 1.黎族 2.黎族文化 3.三月三文化节 4.黎族文化汉化和流失 5.昌江黎族自治县人口情况 6.五指山市人口情况 7.海南黎族分布区域 8.海南最原始的黎族村庄 9.海南文化节 10.海南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

调查方式

1.走访 2.现场采访 3.个别交谈 4.实地调查 5.图片、照片 6.自发组织,申请赞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内同类论文研究情况 1.题目:海南黎族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作者:徐四,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该论文内容主要查询资料得出,无具体说明实地调查,论文内容主要叙述海南黎族历史文化的变迁和发展,从社会制度、物质文化变迁、精神文化发展来阐述黎族文化变迁和发展的现状,而导致这些现状的发生,此文总结为:1)生产工具与生产工具的传入2)现代科学教育事业和医疗事业的发展,文章结尾期待“十二五”规划现代化建设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会给黎族社会带来更大变化,但是文中没有提出具体的文化保护建议。 2.题目:黎族服饰文化刍议,作者:王献军,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发表于《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 本文是从种类繁多的黎族服饰、特殊的黎族服饰、黎族服饰的图案与色彩、黎族服饰的纺织原料与纺织染料、黎族服饰的历史演变五个方面来谈黎族的服饰文化。 3.题目:《首届黎族文化论坛文集》,作者:王建成《首届黎族文化论坛文集》是首届黎族文化论坛文集,收录了海南人口迁移路径与黎族居住地的形成、黎族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文明信息、黎族抱怀人织锦图纹赏析、黎族蛙崇拜探究、浅论黎族歌谣的传承及保护、黎区社会状况、经营独立性调查、黎锦产业化发展的思考等文章。黎族主要聚居于海南岛中南部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黎族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黎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黎族文化包含物态文化、制度文化、符号文化和观念文化。 4.题目:关于保护和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建议,作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 本次提案主要叙述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和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相关建议:1)有选择地建立黎族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2)建立技艺传习馆,保护和培养该技艺的传承人3)建立技艺传承村,促进黎族村寨及其人民的保护自觉4)建立技艺所需原材料生产基地,保护自然环境5)设立研究机构和展览场所,加强该技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6)全面整理黎锦技艺的档案资料,建立专项数据库 二、国外同类论文研究情况 从1850年起外国学者对黎族文化的研究与贡献,关于黎族,国外文献大部分主要是对黎族习俗和文化发展的记载,包括加拿大及美国德堡大学及日本等国家,其中日本对海南黎族民间文化记载比较全比较多,这与日侵华战争时大量日本学者登上海南岛考察有关。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