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西部崛起背景下农民工返乡意愿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的典型调查--以四川省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部地区存在着劳动力需求缺口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以西部崛起为大背景,选取了具有代表意义的四川省的三个乡镇作为调研基地,成功研究了农民工返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评估了返乡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对优化调节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建设有很强的意义。
详细介绍:
1.项目背景:今年恰逢“西部大开发”概念正式提出十周年,在我国西部崛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存在劳动力缺口这一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现阶段,我国西部的劳务输出地前往东部发达城市的人流激增,西部地区本身却存在着较大的劳动力缺口,这成为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较大的阻碍因素。 2.研究目标: (1)在西部崛起的新时代背景下,评估农民工返乡的意愿,探求农民工自身客观条件、基本特征对返乡意愿的影响。 (2)在第一步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除客观的基本条件外,农民工自身心目中影响返乡意愿的因素,分析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 (3)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评估返乡前后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寻找切实提高返乡农民工的生活质量的途径。 3.研究方法: 一方面,调研小组深入四川省三镇的农村地区内部,以入户调查为主,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形式,与农民工直接对话,搜集第一手数据资料;另一方面,运用理论模型,深入研究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将理论和实际相。 4.研究意义: (1)通过此次调研,一方面可以对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影响因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使劳动力优化配置的路径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实现农民工群体的高效率流动、劳动力资源的高效率分配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支持,从而为我国实现东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2)通过此次调研,我们一方面可以了解农民工返乡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为劳动力资源的优化调节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对农民工这一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的生活起到帮助作用,为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以及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意见参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试图通过探求农民工的返乡意愿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来达到改善农民工生活质量,为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了数据。再通过数理统计、计量方法对基本数据进行了分析,再结合农民工自身选取的返乡原因,达到了全面分析农民工意愿的效果。最后,对比了返乡前后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得出了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 研究主题有时代性。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概念正式提出十周年,在我国西部崛起的时代背景下,西部地区存在劳动力需求缺口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工群体作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返乡工作意愿和生活质量问题值得研究。 2. 研究方法多样化。一方面,深入农村内部,与农民工直接对话,搜集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运用模型进行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其结论可信度更高,学术观点说服力更强。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首先,本文通过研究农民工群体的返乡意愿,可以对农民工这一劳动力资源在东西部地区调节分配提供支持,使国家政策的落脚点更为清晰,也能够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次,本文通过研究农民工群体返乡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探求了农民工返乡这种劳动力资源的调整过程究竟是否会影响到农民工群体的生活质量,对我国社会和谐建设有重大意义。

作品摘要

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概念正式提出的十周年。在我国西部崛起的新时代大背景下,西部地区存在劳动力需求缺口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工群体作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返乡工作的意愿和生活质量问题非常值得关注,也非常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获取数据,了解了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具体情况,对其影响因素建立logit模型,分析农民工个体的基本特征对返乡意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农民工群体自身主观选取的返乡原因,深层次地分析影响农民工返乡意愿的全部因素。最后,通过建立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来对比已返乡农民工在返乡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试图探寻提升返乡农民工生活质量的途径。本研究可以为我国劳动力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打下基础,为西部地区劳动力短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为劳动力市场就业稳定性提升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邵雪亚,邵前程.重庆市北碚区返乡农民工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8) [2] 陈浩,刘锡安,曹亚.后危机时代下农民工就业决策及困境分析—基于武汉返乡农民工就 业安置现状调查[J].农村经济.2010(10) [3] 章国荣,盛来运,王冉.中国农民工生活中质量指数评价研究[J].统计研究,2007(2) [4] 蒋谦,傅新红等.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密切相关——四川省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8(6) [5] 任绪娟.安徽省经济增长对不同产业的就业效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 [6] 史识洁,刘湘琳等.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J].三农问题研究.2010(8) [7] 陈浩,刘锡安,曹亚.经济波动下农民工就业行为区域差异研究[J].西北人口.2011(1) [8] 陈明,黎东丽,戴力勇.金融危机下农民工返乡原因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9(8)

调查方式

调研小组主要以入户调查为主,所采用的抽样方式为分层抽样。调研小组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数据,辅之以一定量的访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农民工,这个多达1.8亿人的群体,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的体制和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别,出现了多次明显的农民工流动潮。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发展,大量农民工由西部欠发达地区涌向东部,出现了劳动力人口过剩、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大量外出农民工失业,被迫返乡,国家尤其重视农民工的就业安置问题。陈浩在《后危机时代下农民工就业决策及困境分析》中总结了目前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现状,存在月收入低,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一书指出通过社会保险和职业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制度来实现社会公平。但是这些建议相对来说还比较空泛,不能切实落实到农民工的需要上。 同时,在西部开发经济发展的新背景下,出现了东西部劳动力缺口扩大的现状,引导相关学者探究劳动力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目前,有很多围绕对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关系的相关研究。李思在《论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发展》中,通过对影响劳动力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措施。王娟等在《宁夏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对从省级层次来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提出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建议。蒋谦在《经济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密切关系》中,以四川省为例利用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劳动力就业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些文献都为我国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大多着重于宏观层面,对微观现状的细致探究还比较缺乏。 农民工返乡出现了新的时代特征,返乡意愿逐渐增强,但目前国内还缺乏对农民工返乡因素的探究,从政策角度引导农民工的均匀分布。本文在“西部大开发”提出十周年的时刻,在西部经济发展,东西部劳动力分配不均的背景下,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究此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