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事业—产业双轨制”的社区养老模式探索--以成都地区的实地调研为依据
小类:
法律
简介:
本作品针对中国社会迅速老龄化的现状,区别于传统养老制度,对目前比较倡导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进行探索,并以成都地区的实地调研为依据,试图构建“事业—产业”双轨制下的社区养老模式,并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此模式在起步期、发展期和完善期进行了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助于解决我国目前实际存在的社会养老问题。
详细介绍:
对于中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就其发展而言,本作品将养老化分为事业和产业两种模式:养老事业以政府为主导,养老产业以市场为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则一方面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另一方面,加入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其得到平行的、良好的发展。 作品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此模式在起步期、发展期和完善期进行了法律法规的保障,提出制定《老年人社区养老福利法》、《养...(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希冀能为我国当前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提供一条解决思路。作品通过对成都地区社区养老实地进行调研,将社区养老初步试行过程中的应然性和实然性进行比较,分析当前成都试点的社区养老运作现状,进而从制度构建、立法保障的角度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首次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以完善养老立法法规、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双轨制,为当前传统养老方式的困境提出了新的思路,即立法保障先行,实现制度构建、明确政府主导,促进多元化的参与机制。在以立法规范增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同时,以一种开放的立法姿态,结合老年人不断产生的养老保障需求,来不断完善老年人养老权益保障的相关立法,从而不断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更加完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面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而传统养老方式又存在诸多问题,且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现状,社区养老这种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点于一身的养老方式开始盛行并逐步试点推广。本作品便试图通过构建社区养老以“事业—产业”双轨制的发展模式,从政策、法律和市场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解决问题,希冀通过这种模式的构建,为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找寻发展的新的契机,具有相当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目前,传统的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等情形下,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正在被不断地削弱。一旦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运转失灵,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仍未有效建立,依赖传统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势必陷入困境,若不能及时应对和解决此问题,挑战就有可能转变为危机。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课题组认为,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点的社区养老模式符合我国的传统文...(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未发表登载; 作品获得“挑战杯”四川大学2010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马晓燕:《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讨》,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第9期; 2、陈功、祝峰:《家庭养老的现实与困境:老年人的需求和供给分析》,载《人口研究》,(1999)(增刊); 3、陈大亚:《家庭养老问题探讨》,载《航天工业管理》,1998年; 4、顾立:《我国社区养老的可行性分析》,载《南方论刊》,2010年第8期; 5、戴卫东:《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分析...(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1、对成都市试点的社区养老地区进行走访,并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 2、对有关人员进行现场采访和个别交谈; 3、查阅书报刊物、统计报表等有关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以往,发达国家的养老方式倾向于养老“社会化”,而近几年来,发达国家社会化养老逐渐具有了“回到家中去”的倾向。 以美国为例的独立型家庭养老方式中,父母与子女分而居住。美国老人虽然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利益,美国法律也没有硬性规定子女有供养父母的义务,但美国家庭养老功能依然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并可满足老人精神和情感上的需求。美国老人在需要帮助时“首先并更为经常地向非正...(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