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情感因素对儿童道德选择影响的实验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研究儿童在个体交往情境下情感因素对儿童道德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情感因素作用下,儿童说谎状况有显著差别。强烈的情感因素使儿童更倾向于选择说谎。正面情感时女孩子更容易选择说谎,负面情感时,男孩子更容易选择说谎。选用10岁的儿童作为被试,有利于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修订。在不同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性别差异,弥补了前人研究的只是强调儿童的道德选择无性别差异的不足。
详细介绍:
研究探讨十岁的儿童在个体交往情境下中说真话与说谎的状况,以及情感因素对儿童道德选择的影响。选取诚实度处于中间位置的30名十岁的儿童作为被试。运用不同于前人研究多采用的情景故事法的现场实验法,用经儿童评定过的最难吃的材料作为实验材料,主试是学生评定的最喜欢,最不喜欢,最害怕,最不害怕的老师,还有一名陌生人,总共五人作为主试。指导主试用很平静的语气,问:“你喜不喜欢我给你的吃的啊?”然后,记录被试是说谎话还是说实话。 结果表明,不同的情感因素作用下,儿童说谎状况有差别,并且,出现了性别差异。强烈的情感因素使儿童更倾向于选择说谎。正面情感时女孩子更倾向于选择说谎,负面情感时,男孩子更容易选择说谎。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高于皮亚杰的研究结果。 选用10岁而不是前人研究的11岁的儿童来作为被试,有利于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修订。在情感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性别差异,弥补了前人研究的只是强调儿童的道德选择无性别差异的不足。

作品图片

  • 情感因素对儿童道德选择影响的实验研究
  • 情感因素对儿童道德选择影响的实验研究
  • 情感因素对儿童道德选择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就会出现说谎行为,这是全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在将来预防和纠正儿童说谎,采取合适的措施引导儿童健康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品质方面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修订有理论意义。 思路:本文从说谎的界定、类型,研究进展,说谎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运用实验法对情感因素对儿童道德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最后得出了有一定意义的结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角度:前人的研究并未从情感因素对道德选择的影响角度来研究儿童的道德选择。 研究方法:前人研究多采用情景故事法,但是,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法。 研究结论:验证了前人在道德选择上无性别差异的结果,同时得出了在不同的情感因素条件下,有性别差异的结果,同时得出,现在儿童的道德发展先于皮亚杰划分的阶段的结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践意义:有助于预防和纠正儿童说谎,促进儿童健康的成长,形成良好的品质;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说谎的原因以及儿童做出道德选择的原因;有助于对男女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有助于家长和老师采用更加实际的方法制止这种现象。 理论意义:有助于对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划分年龄的修订;有助于完善在研究中无性别差异的理论;有助于以后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儿童说谎现象,对儿童说谎提出更加科学全面的对策。

作品摘要

目的 研究通过探讨十岁的儿童在个体交往情境下中说真话与说谎的状况,以及情感因素对儿童道德选择的影响。方法 用现场实验的方法,考察了30个被试在社会交往情景中的表现。结果 (1)不同的情感因素作用下,儿童说谎状况有差别。(2)不同的情感因素下,出现了性别差异。(3)强烈的情感因素使儿童更倾向于选择说谎。(4)正面情感时女孩子更倾向于选择说谎,负面情感时,男孩子更容易选择说谎。结论 儿童的道德选择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并且,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高于皮亚杰的研究结果。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傅统先,陆有铨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2] Sweetser E E.The definition of lie;An examination of the folk models underlying a semantic prototype.In D.Holland(Ed),Cultural models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3—66. [3]傅根跃,陈昌凯,胡优君.小学儿童集体主义意识研究.心理科学,2002,25(5): 4]Lee K , Xu F , Fu G, Cameron C A & Chen S.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s catego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ie and truth telling : A modesty effect . 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 2001 , 19 : 525~542. [5]徐芬,荆春燕,刘英,包雪华. 交往情景下个体对说谎的理解及其道德评价. 心理学报,2002 ,34 (1) :74~80. [6]徐芬,王卫星,张文静.幼儿说谎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理论水平的关系,心理学报,2005,37(1):73~78

调查方式

主要的调查方式有: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等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此研究阶段,国内的研究偏向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对儿童说谎的影响,比如成人的示范,社会上的各种流行文化的影响,家庭气氛等,偏重于文献综述和观察的质性研究。教育学的研究集中在儿童说谎的对策,但是,对策也是很笼统的,并没有针对到各种不同的说谎类别。心理学的研究中,徐芬和傅根跃是研究的较为深入的。傅根跃提出了儿童的社会性说谎,开始关注儿童的面子谎、谦虚谎、为集体说谎、白谎等。徐芬提出对谦虚谎及做好事说真话的评价具有年龄的效应,且谦虚谎的评价比白谎更为积极,而白谎的评价比集体情景下的说谎与伤害性说谎更为积极;而儿童对于交往情景下直率真话的评价在所有的年龄都趋于中性,有别于其他情景。傅根跃提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更多地从诚实、为集体或为个人等多个方面来陈述说谎或说真话的理由。徐芬提出:说谎水平与错误信念任务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徐芬提出:在说谎/说真话概念理解与道德评价的发展上,年龄间差异显著,在说谎/说真话的概念理解与道德评价上,说谎组儿童与没有说谎组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徐芬指出:3岁和4岁幼儿在说谎和说真话概念的判断上年龄差异显著,在对说谎的道德评价上,年龄差异不显著;幼儿心理理论与说谎概念的相关显著,4岁组的心理理论与道德评价的相关显著。但是,这些研究均无从本研究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也美没有采用我们的实验方法。 国外的研究偏重于实验理论研究,对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论从新的视角研究,对儿童说谎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抵制诱惑情景”的实验范式,Polak和HaAs的研究发现3—5岁儿童在当主试借故离开不允许偷看玩具的条件下,有一半多的儿童偷看了玩具,并且大多数人否认自己偷看玩具。除了3岁儿童有三分之二的人坦白以外,其他年龄组的儿童基本上都否认自己偷看,即说谎。在考虑情境因素的研究中,Bussey的研究选取l2个故事对人际关系情境、犯过情境、假装情境三个不同情境下儿童对说谎的道德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对4—11岁儿童说谎的定义和道德评价产生了影响 。Chandle与Hala设计了“藏与找”的游戏背景,以此来对儿童的说谎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使2岁的儿童也会说谎和欺骗。还有对谎言的界定也各有重视的角度,如Masip等人对说谎概念的界定。这个界定既包含意图的要素,又包含沟通者信念的要素,可以说是一个综合的、完整的和逻辑上比较严谨的定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