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羊角庄村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小类:
经济
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却还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羊角庄村的实地勘察,设计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旅游路线,为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详细介绍:
本文通过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书报刊物、搜集网络信息等方式对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羊角庄村的现状进行了实地勘察,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功能分析法和探索性研究法将所得信息进行系统汇总,发现此地交通便利,山峦叠嶂,碧波荡漾,有旅游公司曾经打下的旅游设施基础;民风淳朴,可利用劳动力丰富,村民的思想观念较为开放,还是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之一。这些给该村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为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针对该村的实际情况,本文设计出新颖的旅游路线。开发项目不但拥有普通乡村游的农家乐、登山和购买土特产等项目,而且还设有新鲜刺激的垂钓、射鱼捞鱼以及乡村知识普及和实践项目,真正的做到人与自然零距离接触。所设项目虽多,可在现有基础上开发起来却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安全可靠,并且见效快,效益高,一年四季均可营业。运营构建除了跟旅行社合作外,还可接待散客,多元化的模式在增加客流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宣传力度。运营企业部门规划简单合理,营销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调一致,构成一体化开发模式设想。本文提出该地开发存在一系列的潜在问题:比如与当地村民的利益冲突以及环境承载力问题。但是只要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运营循规蹈矩,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在该村开展旅游业,一来响应了国家号召,带动了村镇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村民收入;第二,优越的就业环境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在此工作,增加了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家庄的就业压力;第三,丰富了省会的旅游景点资源,开拓创新了短途旅游的新模式;最后,对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提供了一个放松的场所,更是家人郊游,联络感情的好方式。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羊角庄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且许多可供游玩的资源还尚未完全被开发出来,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基本情况的介绍,并结合现阶段户外运动兴起的潮流,设计出多条可供选择的旅游路线,为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文中所设计的旅游路线不同于现阶段所拥有的乡村游、踏青游等,线路多元化,适应各种年龄段的游客;项目新颖,可操作性强,项目场馆及基础设施投资少,收益大,安全系数高;其中的部分项目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精神,即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宣传新型户外运动,是短距离游的首选之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内短距离游的兴起和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颁布,以及河北省鹿泉市羊角庄村自身优越的旅游资源,给该村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该村开展旅游业,一来可以带动村镇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收入;第二,吸引高素质人才和丰富劳动力在此工作,增加了就业机会;最后,对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办公室白领提供了一个放松的场所,也是家人郊游,联络感情的好方式。

作品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却还有待提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鹿泉市铜冶镇羊角庄村的实地勘察,设计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旅游路线,为该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重庆南滨路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雷彩霞 [2]《闲谈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郑丽琴 [3]《关于旅游承载力理论应用问题的思考》李天元 [4]《对我国旅游市场营销问题的思考》,李飞 [5]《娱乐体育导程》,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高等院校娱乐体育专业系列教材 [6]《旅游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田丽君等主编

调查方式

走访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书报刊物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内外对乡村旅游还没有一个系统统一的定义: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P.15)定义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英国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认为: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新华网,2001.12.30)。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Luloff et al,1994)。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增多 (Fleischer & Pizam,1997)。同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Hall,& Jenkins,1998)。 国外的乡村游开展较早,已经逐渐从农牧游路线走上了在乡村进行户外运动的道路,所以国外同类课题主要研究新型刺激的适于年轻人的户外运动路线。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刚刚脱离“探亲游”,走上了“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的路线,同类课题也就停留在如何搞乡村特色美食,体现当地乡村民族风俗等等层面上做文章。所以,现阶段,我国乡村游经营和开发存在各自为政,品牌效应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经济效益低的现象。另一方面,许多课题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让人望而却步。有些项目虽然开发出来,但是由于管理、资金等问题,往往走上了自生自灭的道路。因为定义模糊,了解层次低以及眼观狭隘等原因,导致我国现阶段乡村游开发仍处于低级阶段,与国外同产业的差距很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