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浅谈阳虚型口疮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西医对此病疗效不显著且副作用大。笔者认为阳虚型口疮占了此病的大部分,现代中医界主流看法是实火和阴虚,进而临床上多用寒凉药物,致使本病迁延不愈。本文分析了阳虚型口疮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法等,期待临床对此类型口疮加以重视。
详细介绍:
口疮病名最早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临床表现为口腔的唇、龈、舌、颊、上颚等处黏膜上,出现淡黄色或白色的如豆粒大小的溃疡点,单个或多个不等,可相互融合成片,其周围绕以红晕,局部灼痛,时发时愈,或此愈彼发,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重者影响进食和吞咽。是口腔黏膜病中发病率最高、比较顽固的一种疾病。 1 口疮的西医学认识 此病与西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相似,是口腔黏膜的常见疾病,患病率高达20%,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且存在严重的个体差异。西医口腔医学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致病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目前西医的常规治疗方法也仅仅局限在使用消炎药、止痛药、局部封闭、理疗、免疫抑制剂以及肾上腺激素,副作用大且疗效不佳,容易复发。而中医在此病上有很大的优势和临床疗效。 2 传统中医对口疮的认识 长期以来中医对口疮的认识多局限在实证和阴虚证上,少有提到阳虚者,以致如今多认为口疮的病因病机为心火亢盛,胃火炽盛,阴虚火旺,治疗上也多选用清心泻火,清胃泻火,滋阴降火。误人甚多。 3 笔者通过病因病机的分析和临床观察认为为阳虚型口疮普遍存在,且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通过本文分析期望临床上重视阳虚型口疮,提高临床疗效。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长期以来,中医对口疮的认识着重于心脾炽热和阴虚火旺两种证型,通过笔者在成都、攀枝花、宜宾三地临床跟诊,认为阳虚型口疮普遍存在,且易被临床医生忽视,通过本文分析期望临床上重视阳虚型口疮,提高临床疗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突破长期以来中医对口疮认识的局限,分析并提出阳虚型口疮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提醒临床医生重视阳虚型口疮,提高口疮治疗的临床疗效。 为阳虚型口疮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理论支持。

学术论文摘要

口疮是口腔黏膜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西医对此病疗效不显著且副作用大。笔者认为阳虚型口疮占了此病的大部分,现代中医界主流看法是实火和阴虚,进而临床上多用寒凉药物,致使本病迁延不愈。本文分析了阳虚型口疮的病因病机,证型分类,治法等,期待临床对此类型口疮加以重视。

获奖情况

2010年12月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第二十六界大学生学术交流会发表 三等奖 2010年12月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十二届大学生学术交流会发表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凤存安.中医口腔科学概要.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26 张志愿.口腔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 欧阳錡.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57 王云凯.疾病诊治大典(中医卷).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310 李僖如.皮肤科疾病古今效方.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37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口疮与西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相似,是口腔黏膜的常见疾病,患病率高达20%,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且存在严重的个体差异。西医口腔医学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致病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系统性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目前西医的常规治疗方法也仅仅局限在使用消炎药、止痛药、局部封闭、理疗、免疫抑制剂以及肾上腺激素,副作用大且疗效不佳,容易复发。而中医在此病上有很大的优势和临床疗效。 长期以来中医对口疮的认识多局限在实证和阴虚证上,很少有提到阳虚者,以致如今多认为口疮的病因病机为心火亢盛,胃火炽盛,阴虚火旺,治疗上也多选用清心泻火,清胃泻火,滋阴降火。多用寒凉药物和滋阴药物。阳虚型口疮的论述很少。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