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贵州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贵州省毕节地区是典型的多民族文化并存地区,也是受党和国家大力重视的西部大开发试验区。在对为期34天实地调研所获得的大量真实可贵的调查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报告从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着手,针对毕节多民族文化发展提出了系统的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发展对策。对此目前还未出现如此系统性地研究,本报告具有一定前瞻性,对促进毕节经济发展以及地区和谐、民族共荣都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详细介绍:
一个地区有别于其他地区,并且能够在永恒的历史长河中不被世人遗忘取决于什么?无数蜚声国内外的古城告诉我们,那源远流长并且愈久愈香醇的东西叫做文化。越是富有特色越是多姿多彩的文化越能增强一方地域不竭的生命力,使之无论世事变迁都依然如新荷,虽然凝结着一股子厚重却独独结出一尘不染的新蕾。贵州毕节,这一方滋养着30余个民族灵秀儿女的土地,也正用那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出来的秀美山川守候着一座座历史的遗迹。这一方水土融合了上千年的历史文明与三十余个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本应显得灵动而富有内涵,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毕节尚未达到人们预想的轨迹?在这个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地区,那些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现状如何?哪些方面是毕节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着重注意的呢? 2010年暑期,为了深入了解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情况,促进毕节地区各民族文化的和谐共荣与良性发展,我们的调查小组一行四人深入到了贵州毕节地区,展开了为期34天的实地调查研究。调查小组先后走访了赫章县、黔西县、织金县、大方县、小坝镇、兴隆苗族乡、大屯彝族乡、威宁彝族苗族回族自治县、千溪彝族苗族白族乡、阴底彝族苗族白族乡、阿市苗族彝族乡、五里布依族苗族乡、绿化白族彝族乡、响水白族彝族仡佬族乡等十四个乡镇村屯,发放了两百五十份(收回有效问卷183份)调查问卷,并到当地计生局、教育局、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进行了访问,调查期间获得了大量的文字、视频、图片资料,经过对各方面资料的整理汇总、调查核实,并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后,调查小组对于毕节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及其现存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毕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合理化建议,对毕节目前的发展来说可谓恰逢其时,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毕节地区的实地调查了解各民族文化传播现状,把握各民族文化发展态势,探究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程度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而对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共同繁荣,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 基本思路:首先,阐明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其次,分析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文经34天实地调研,在对大量视频、文字、图片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总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成文,故具有一定科学性。先进性:毕节拉开了西部大开发序幕,其发展正受到党和国家大力扶植,作为多民族居住地区,研究其多民族文化发展状况对其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恰好符合毕节目前的发展需求。 独特之处:本文是第一篇对毕节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做过系统调查研究并提出详细文化发展策略的文章,具有一定前瞻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毕节地区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地区,也是中央大力扶植的试验区,本调查报告涉及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同时针对毕节实际情况及现存发展问题如各民族文化发展现状、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教育发展等问题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议,恰好符合毕节目前的发展形式和发展需求,对于促进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可供毕节市政府参考、借鉴。

作品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贵州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调查发现,目前毕节多民族文化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多民族文化在交融的同时仍存在排斥问题;二、少数民族文化后继乏人;三、富有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有待开发;四、大众传媒对民族文化传播力度小;五、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较为落后。通过反复探究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毕节地区文化的发展;二、提高大众媒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力度;三、提高教育水平来提升毕节群众文化素质以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以利于保护民族文化;五、加强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自身的民族文化意识。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毕节模式》常近时人民出版社 2009.6 2.《毕节地区年鉴2009》毕节地区行政公署、毕节地区年鉴编辑部方志出版社2009.12 3.《对苗族飞歌、侗族大歌保护与开发的几点思考》陶健《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 4.《试论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教育发展缓慢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罗世勋《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图片 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情况 国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以日本居多。日本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家族关系、冠婚葬祭、社会组织、宗族、神话、民间故事、传说、习俗、音乐、舞蹈、服饰等民俗学方面,这样的研究占据了主流。代表作品如下: 1.铃木正崇和金丸良子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贵州省苗族民俗志》(古今书院 1985)一书,主要分析聚居在贵州省东南部的苗族民俗,属于对特定民族的特定方向研究。 2.庄司博史著文《中国青海省·土族的服饰文化之变化》(1994),主要论述了中国青海省土族的服饰文化和化妆文化。 3.巴达荣嘎的《达斡尔族的婚姻与葬制》(1996),研究内容主要为达斡尔族的婚俗和葬俗。 虽然日本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学者比较多,但鲜有学者对某一多民族文化并存的特定地区进行研究,更遑论针对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的研究了。 二、国内对多民族文化发展状况的研究 多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大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弘扬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推行,民族文化发展的研究逐渐增多。各方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各类的学术论文也有涉及。碍于篇幅,这里列举部分研究为例: 1.薛达元主编的《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2009年05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着重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方面的特别价值,侧重点并非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2.益西拉姆主编的《中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2002年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揭示了西北地区大众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发展情况。毕节处于中国西南地区,其大众文化传播环境有所不同。 3.《试论西部新农村建设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作者职全亮,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09年 05期),该文主要论述了西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现状。该书所阐述的内容与毕节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现状有共通之处,但毕节的多民族文化发展上在区域还存在许多个性化问题。 本文首次针对毕节地区多民族文化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化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