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湟水河西宁段水污染状况调查与动态分析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本项目在2010年的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湟水河西宁段设置的11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扎麻隆、西钢桥、新宁桥、润泽桥、朝阳桥、报社桥、小峡桥、七一桥、三其桥、沙塘川桥、老幼堡)采样,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9个污染指标的测定与评价,掌握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掌握水体的动态变化,为湟水河西宁段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详细介绍: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宴县,流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等市县,于甘青交界汇合最大支流大通河后,于甘肃省永登县注入黄河。湟水流域湟水河流域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3%,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中游,是青海省工业主要基地,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而沿湟水流域的广大农村多数引用湟水进行农田灌溉,甚至作为人畜饮用水,故湟水西宁段的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的水质状况。 为了解湟水河西宁段水质状况,为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010年的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对湟水河西宁段设置11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扎麻隆、西钢桥、新宁桥、润泽桥、朝阳桥、报社桥、小峡桥、七一桥、三其桥、沙塘川桥、老幼堡)采样,测定水样中总硬度、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总铁、总氯、pH、电导率、六价铬为主要的评价因子,并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姚志麟指数法之单因子评价法对湟水西宁段水质的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寻找出湟水河污染的主要指标,使其通过治理,使湟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的要求。 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2010年9项指标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其水环境污染特征为:以Ⅲ类水质标准衡量, 湟水河西宁段六价铬、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总铁、总氯、pH断面基本上可以达到Ⅲ类标准要求, 氨氮超标率达3.41倍以上,总硬度超标率达1.28倍以上,电导率在湟水河西宁段除老幼堡、润泽桥达标外,其余监测断面全部超标,超标率达1.2倍以上。 综合分析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其污染成因为:湟水河上游流经青海省西宁市及民和、乐都等地,沿途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与大通河汇合时又接纳了大通河沿岸的工业废水,水体污染较重。湟水河的水资源虽较为丰富,但流域水资源的储量主要是依靠降水补给。近年来因持续干旱,降水量减少,河流在枯水期(包括农业灌溉期)干流河道流量剧减,最小流量仅为1103m3/s,加之灌溉截流,部分河段出现断流,而河流所需的最低流量却得不到保证,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入,使河流变为黑水河、臭水河。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所占比重过高,生态用水不足,水资源利用失衡。 城镇生活污水、皮革、食品工业、机械行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农田化肥的流失,沿河个体洗车站的增加及个体牛羊屠宰点的增加是湟水西宁段地表水中电导率、总硬度和氨氮超标的主要原因。 根据环境统计中的有关数据和湟水河在海东段水质的监测结果表明,湟水河的主要污染源于西宁市,西宁市排放的污染物对湟水河海东段的水质造成了决定性影响。对湟水西宁段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将为制定湟水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作品图片

  • 湟水河西宁段水污染状况调查与动态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本项目在2010年的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湟水河西宁段设置的11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扎麻隆、西钢桥、新宁桥、润泽桥、朝阳桥、报社桥、小峡桥、七一桥、三其桥、沙塘川桥、老幼堡)采样,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9个污染指标的测定与评价,掌握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湟水河西宁段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研究,寻找出湟水河污染的主要指标,通过治理方案的实施,使湟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的要求,使湟水不仅用于农田灌溉,还能用于人畜饮用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西宁市位于湟水河中游,是青海省工业主要基地,也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本课题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9项污染指标的测定与评价,找出湟水河污染的主要指标,掌握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掌握水体的动态变化,为湟水河西宁段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湟水河是流经西宁市的一条农业灌溉用水河,湟水河的污染监测指数分布状况及其特征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2010年总硬度、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总铁、pH五项指标进行水质监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其水环境污染特征为:以Ⅲ类水质标准衡量, 湟水河西宁段化学需氧量(COD)、总铁、pH断面基本上可以达到Ⅲ类标准要求, 氨氮超标率达3.41倍以上;同时,通过分析,阐明了不同河段污染物来源及河段水质变化成因, 以期寻找加强湟水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

获奖情况

本项目在青海大学09年创新基金项目中获得“优秀项目”

鉴定结果

本项目通过对湟水河西宁段9个污染指标的测定与评价,掌握湟水河西宁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动态变化,为湟水河西宁段水体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测定湟水河西宁段水样中总硬度、氨氮、化学需氧量(COD)、挥发酚、总铁、总氯、pH、电导率、六价铬为主要的评价因子,并采用“《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GB3838——2002)”与姚志麟指数法之单因子评价法对湟水西宁段水质的进行评价。 [1]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水质分析方法国家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2]王青海, 王之仓, 李萍.Water Envirment Quality and Pollution Charactstics in Huangshui River of Qinghai[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9,4(04)P12-16.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水污染控制任务艰巨,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创新是控制我国水体污染和保护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水污染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等多方面原因,科技支撑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对水体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刚刚起步、高效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集成创新不够、系统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尚未形成等,水体污染研究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 现在在监测技术水平上,有多种分析仪器进行监测,更加快捷,精确度也更高,如便携式水质多参数分析仪可以用于浊度、电导率、溶解氧、pH等电化学水质参数、温度的同机测试。 当前国内同类课题在研究地表水体污染时,均依据《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进行常规监测,以本文为例,在实验设计的指导思想水品上,乃至具体仪器设备的操作中,均可与国内研究同类课题接轨。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