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手机“吸费陷阱”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手机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功能日益强大,不法分子通过恶意网站、扣费软件等手段造成用户手机被扣费等严重后果。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存在的“吸费陷阱”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报告以沈阳市五大区走访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历程、吸费陷阱的主要问题,并对收费安全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对促进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详细介绍:
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手机的各种功能逐步走入人们生活,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恶意扣费、钓鱼网站、木马等不良行为日趋猖獗。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恶意网站、吸费软件、木马病毒等手段,在手机上网用户访问这些非法网站或者安装手机应用软件时侵入用户手机,造成用户手机被扣费等严重后果。甚至更有国产手机与内容提供商联合将“吸费陷阱”内置到手机中,造成恶劣影响。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存在的“吸费陷阱”现象不仅侵犯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已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近年来,在信息产业部和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以下称电信监管部门)的组织推动下,电信服务领域围绕电信服务质量、信息服务收费、不良信息内容等问题开展了多个专项活动,在解决社会反映热点问题、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社会对信息服务业务市场问题仍然十分关注,特别是对手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收费问题反映强烈。 为促进信息服务市场规范经营和诚信服务,保护电信用户合法权益,调查团队针对手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收费问题中表现出的“吸费陷阱”状况展开调查。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对手机移动互联网业务、吸费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电信监管部门进一步解决当前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市场存在的收费安全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作品图片

  • 关于手机“吸费陷阱”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 关于手机“吸费陷阱”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 关于手机“吸费陷阱”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 关于手机“吸费陷阱”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 关于手机“吸费陷阱”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针对手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收费问题中表现出的“吸费陷阱”状况展开调查。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对手机移动互联网业务、吸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为电信监管部门进一步解决当前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市场存在的收费安全问题提供决策支持,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大量调查,得出经过检验的研究结论,保证了作品的科学性。 在对手机“吸费陷阱”状况分析及手机“吸费陷阱”的主要方式等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的论证,突破了一般进行描述性分析的框架。 以建设和谐社会的相关指标体系,并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针对手机“吸费陷阱”的对策与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沈阳市手机信息服务业务收费状况的调查,可以较为准确的掌握沈阳市电信信息服务业的现状,及时了解公众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态度与意见,寻找信息服务业务的弊端与漏洞,探索电信业加强信息服务业管理、保持行业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为电信监管部门进一步监察和解决当前信息服务业务市场存在问题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以利于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推广。

作品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恶意扣费、钓鱼网站、木马等不良行为日趋猖獗。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恶意网站、吸费软件、木马病毒等手段,在手机上网用户访问这些非法网站或者安装手机应用软件时侵入用户手机,造成用户手机被扣费等严重后果。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存在的“吸费陷阱”现象不仅侵犯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已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近年来,在信息产业部和各省(区、市)通信管理局的组织推动下,电信服务领域围绕电信服务质量、信息服务收费、不良信息内容等问题开展了多个专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社会对信息服务业务市场问题仍然十分关注,特别是对手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收费问题反映强烈。 目前,网上热议的手机“吸费陷阱”事件,将公众关注目光再次吸引到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为促进信息服务市场规范经营和诚信服务,保护电信用户合法权益,作品针对手机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收费问题中表现出的“吸费陷阱”状况展开调查。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资料的收集,对手机移动互联网业务、吸费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电信监管部门进一步解决当前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市场存在的收费安全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作品前期调研成果获2010年度沈阳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奖”并于2010年12月份登载于《我们的观察》——2010沈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集。

参考文献

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亿,面对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些不法商贩正在肆无忌惮把越来越多的手机变成他们截取钱财的后门。手机“吸费陷阱”即服务提供商、手机制作厂商通过紧密合作,把一部部暗藏陷阱的手机卖给不知情的消费者,谋取利益。2010年央视“3•15”晚会和“焦点访谈”栏目两次曝光留有“后门”的手机,社会反响强烈,许多民众反映曾遭遇过“吸费陷阱”或不明收费现象,并对电信运营商产生了极大的质疑和不信任。这对我国电信行业新起步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提高电信监管部门对手机信息服务业收费的重视对电信业经济和谐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调查内容是近几年新出现的问题,暂未了解到其他同类的研究结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