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遥控人生——关于当代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探讨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对当代大学生及教师授课的利弊,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及价值观。我们对一些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调查结果中总结出原因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出新的理念
详细介绍:
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本课题针对这一现象在沈阳某高校大学生中展开调查,并进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显示,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存在着使用频率高、原因简单、教师处于尴尬处境、学生认为课上使用手机是普遍现象等情况,针对于此,研究者从五大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课堂上合理使用手机的理念、丰富大学生课堂上的内容及课余文化生活、积极提倡教师改变原有观念及态度、正确引导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规范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行为。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前,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探讨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对当代大学生及教师授课的利弊,有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及价值观。我们对一些大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调查结果中总结出原因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提出新的理念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次作品首次以社会角度对当代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开展调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达到大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平衡。本次作品按“理论+调研+分析+实践+建议”的模式,突破了社会上对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一味的指责,以大学生和教师的视角出发,针对此问题提出一套完整理论与实践方案,找到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与教师授课之间的平衡,具有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调查显示,社会对大学上课使用手机的现象多数持批评态度,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对大学生的心理及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此次作品所得结果可供参考。我们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互动方案,旨在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其上课使用手机的问题,逐步改善此现象。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上课使用手机查阅课上的相关资料,这点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研究的重点方向。通过这次调查,使大学生和教师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

作品摘要

手机已经成为继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并在大学生中普及开来,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个性心理等方面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我们以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为切入点,探讨了上课使用手机的利弊,同时提出了对策进行改善。我们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调查方法上,我们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原因等方面。我们针对此问题提出一套完整的互动方案,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1、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健康使用手机理念。2、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3、规范大学生受用手机行为4、正确引导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沈阳某高校为例》公开发表于《科教文汇》2010.11下旬刊。

参考文献

[1]侯虹斌.第五媒体时代:手机文化惊涛拍岸[N].南方都市报,2006(6):15. [2]中国共青团网.2010(1):19. [3]史峰.你怎么看待校园手机屏蔽[N].成长论坛——教育时报,2006(5):19.

调查方式

走访 √ 问卷 □ 现场采访 □ 人员介绍 √ 个别交谈 □ 亲临实践 □ 会议 √ 图片、照片 □ 书报刊物 □ 统计报表 □ 影视资料 □ 文件 □ 集体组织 □ 自发 □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