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度调查—基于四省五地的实证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近年来不同程度的公共信任危机事件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公众对政府执政的期望值,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尤以基层政府为甚。村委会作为基层政府之下的自治组织,面对最广大的农民群体,因而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程度,就直接影响到民众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本课题在公共政策视角下,以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为基点,调查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度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探求提高村委会及基层政府信任度的对策,加快政治民主建设的进程。
详细介绍:
“信任”在词典的解释是:相信而敢于托付。政府信任是指“民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归属心理和评价态度, 它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各种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人们对政府合理期待的需求在不断增长, 而另一方面,政府回应并满足期待的供给却相当有限。换言之,即是政府在社会公共资源分配过程中的供给与人们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公共政策是指“特定的社会主体对社会公共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过程”。政府作为拥有合法权威的社会主体,是公共政策从制定到终结的行为主体,那么就必然会涉及对社会利的益进行分配。因而在公共政策视角下研究政府的信任度是很有意义的。 同时,在我国政治体系中,村委会是作为基层政府之下的群众自治组织而存在的。村委会与乡镇基层政府是协助与指导的关系:村委会在乡镇府的指导下,协助乡镇府展开工作。因此,村委会直接与广大的农民群体接触,此时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民众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的一个缩影。因此,本课题组将考量信任的主客体定位于农民及村委会,在公共政策的视角下调查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度。 本调查选取了我国四省五地(江西、四川、河北、福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为基点,调查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度现状,同时分析其原因,探求提高村委会以及基层政府信任度的措施,以更好地增强地方政府的民主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各级政府的信任度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作品撰写的目的:分析在公共政策决策、执行、监督环节中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现状及其原因,探求提高村委会以及基层政府信任度的措施,以求更好地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作品撰写的思路:(1)导言—研究问题的提出及文献综述。(2)调研基本情况概述。(3)调研数据分析(4)访谈分析—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进行深入分析。(5)调查结论—调查结论;原因分析;对策建议。(6)附录—调查问卷;访谈记录;调研过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本研究行程几千里,选取了全国四省五地的5个县20个乡镇的所有行政村(共1244个)的农民为调研总体,采用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调研样本。调查过程中,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结合具体的政策,对农村实际情况进行实证研究。 先进性与独特性 •将考量信任的主客体定位于农民及村委会,研究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度。 •在公共政策的视角下,以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为基点,研究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方面,本作品能够为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科学合理的借鉴,促进面向农村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科学化、民主化; 另一方面,形成提高村委会的信任度的可操作的实用性对策建议,为以提高村委会信任度为新农村建设和基层民主自治建设的突破口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创造条件;为基层政府等政治实体的公信力的重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近年来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事件屡见不鲜,我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不断下降,以基层政府为甚。而村委会作为基层政府之下的基层组织,其所面对的是最广大的农民群体,因而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情况直接影响了民众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度。本调查选取了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江西省为重点,辅之以四川省,河北省与福建省273个村共1300位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及比较在公共政策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农民对村委会的信任情况,得出农民对村委会在决策、执行、监督方面普遍持不信任态度,其中村委会决策方面所获信任度最高,执行其次,监督最次。综合对问卷数据及访谈记录的分析,从静态的组织制度结构和动态的过程角度进一步探讨公共政策中村民对村委会信任度低的深层原因,并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最终形成解决政府信任危机的实用性建议,以便提高村委会的信任度,促进基层民主自治的实现,为基层政府公信力的重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级选拔赛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 (第二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 [2].刘伯龙 ,竺乾威 , 程惕洁.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研究[M] 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 [3].左停,徐秀丽,唐丽霞.农村公共政策与分析[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 [4].刘伯龙 ,竺乾威 , 程惕洁.当代中国农村公共政策研究[M] 第1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 [5].戴玉琴.转型期中国农村村委会政治合法性论析— 以江苏为分析案例. 江苏社会科学 2010 年第5 期 [6].张小华 张小东.甘肃乡镇政府与村委会关系问题的研究. 社科纵横 2007,(8) [7] 莫柳娟.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8] 张俊东.地方政府公信力评估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4 [9] 于海娟.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D]. 吉林大学,2006 [10] 曹文宏.政府信任与理性探讨:一个学理的探讨. 浙江社会科学 2010(2)

调查方式

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访谈调查法和文献调查法。在问卷调查法中,样本的抽取主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多段随机抽样;在访谈调查法中样本的抽取则主要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村委会信任度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实证研究,基本处于学术空白。大多数学者都将研究的主体定位于政府,研究政府信任度。由于村委会是乡镇基层政府的权利延伸,在信任度的研究方法上与政府信任度的研究存在相似性。所以以下我将对政府信任度研究做些相应的综述,用以借鉴村委会信任度研究。 1.我国研究现状 我国对信任度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研究体系,但目前研究速度却很快。学者们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信任度的概念和内涵研究,这奠定政府信任度研究的基础;二是政府信任度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如根据冯银庚《新时期诚信政府的构建》、李长春《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初探》等,提出政府信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三是政府信任度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研究。根据陈艳玲《政府信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分析》、吕玉辉《略论政府诚信问题的凸现及对策》、焦斌龙《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其治理》等,对于缺失的表现主要包括政府行为存在行政违法、行政权利异化、行政腐败等现象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公共政策取向与公众意愿背离,缺乏稳定性,责任机制不完善,执行过程存在偏差,绩效评估价值取向和真实性受到公众质疑和政府资信传递渠道不畅通几个方面。对于缺失的原因则主要包括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乏现代行政理念、制度安排的缺失、依法行政程度不够等。 2.借鉴研究分析 由于村委会信任度研究与政府信任度研究存在相似性,所以笔者根据学者们对政府信任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分析方法构建关于农民对村委会信任研究的框架:一是提升农民对村委会信任度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二是村委会信任度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研究;三是关于如何提升村委会信任度的建议。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