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佛山绿道使用感知、效用、满意度调查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区域内的绿道建设,目前大部分绿道已经修好,省市纷纷与市民一起走进绿道、体验绿道。调查组成员关注佛山地区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试图通过调查来了解佛山市绿道的具体情况,市民、游客、学生对绿道建设的了解、使用感知、绿道周边配套设施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已有绿道使用的满意情况。调查结论如下:绿道使用率不高,居民热衷于绿道休闲娱乐,绿道沿线公共设施使用率不高,绿道有助于城市形象的提升等。
详细介绍:
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0年)》的要求,广东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2010年佛山日报、珠江时报、南方日报时有关珠三角绿道建设总体情况、示范性绿道建设情况的相关报导,2011年1月5日新华网报导,珠三角2372公里绿道网全线贯通,珠三角绿道网初步配建了停车场、自行车租赁、餐饮、卫生、安保等服务设施,正成为很多市民休闲健身的新去处,省市领导纷纷与市民一起走进绿道与市民一起体验绿道,了解自行车租赁和便民服务情况。 我们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旅游方向的学生,关注佛山地区绿色出行、低碳生活,试图通过调查来了解佛山市绿道的具体情况,市民、游客、学生对绿道建设的了解、使用感知、绿道周边配套设施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已有绿道使用的满意情况。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以及查阅相关期刊、报刊资料和本调查组成员亲身体验省立绿道1号线佛山段的情况。调查结论如下: 绿道使用率不高,使用时间不长;绿道建成后居民热衷去绿道休闲娱乐;绿道对沿线环境改善以空气和风景为主;绿道沿线公共设施使用率不多,但仍需增加休闲坐椅等设施;绿道对城市旅游起一定作用,有助于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提升;绿道沿线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对绿道浏览都比较重要;绿道沿线治安、卫生状况、空气质量对绿道浏览相对最重要;绿道使用满意率总体不高;绿道使用不满意率偏高;绿道自行车租赁点服务水平不佳;绿道与公交车、汽车站的接驳不畅;部分绿道路面较差,周边环境卫生较脏,缺少树荫、休憩点;绿道指示牌指示不清;绿道经常被占道,存在安全隐患。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调查组成员追踪了解珠三角绿道、佛山市绿道建设情况相关报导,想了解佛山市民、游客对绿道建设的看法,以及绿道的使用情况。本调查组便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来了解绿道具体建设情况,市民使用情况绿道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市民对绿道的满意情况,本研究的结论有利于更好的改善绿道建设,对绿道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起到借鉴作用,才能让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达到预定效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调查资料的获取、数据都是真实可靠、定量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部分定性数据采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得出的结论符合科学规律。 先进性:本调查的题目、内容都体现紧接时代的特点,充分运用进行的方法与手段。 独创性:本论题研究角度比较新颖、独特,目前,关于这方面人们论及的不算太多。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品的结论对佛山绿道建设效果、存在的问题起到反馈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完善佛山市绿道网的建设,真正让绿道成为市民的“幸福之道”,能够让绿道变“财道”,促佛山绿道、珠三角绿道成为全国标志性工程。

作品摘要

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0年)》的要求,广东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目前,珠三角2372公里绿道网全线贯通,绿道正成为很多市民休闲健身的新去处,省市领导纷纷与市民一起走进绿道与市民一起体验绿道。我们调查组成员,关注佛山地区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我们采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以及查阅相关期刊、报刊资料和本调查组成员亲身体验省立绿道1号线佛山段的情况等方法来了解市民、游客、学生对绿道建设的了解、使用感知、绿道周边配套设施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已有绿道使用的满意情况。调查结论如下:绿道使用率不高;绿道建成后居民热衷去绿道休闲娱乐;绿道对沿线环境改善以空气和风景为主;绿道沿线公共设施需增加休闲坐椅等设施;绿道有助于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提升;绿道沿线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对绿道浏览都比较重要;绿道沿线治安、卫生状况、空气质量对绿道浏览相对最重要;绿道使用满意率总体不高;绿道自行车租赁点服务水平不佳;绿道与公交车、汽车站的接驳不畅;部分绿道路面较差,周边环境卫生较脏,缺少休憩点;绿道指示牌指示不清;绿道经常被占道,存在安全隐患。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刚刚完成的初稿,暂无发表登载及评选奖励。

参考文献

1. 调查问卷。 2. 查阅报刊,新闻资料等。 3. 访谈社会各界及旅游业内相关人士。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 国外研究水平 西方国家绿道规划思想开始于1 6世纪,中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繁荣,人们提出了“理想城市”建设模式,形成了轴线干道加规则广场的城市建设范式。如法国巴黎在此时期沿塞纳河建设的林荫大道,即是早期西方国家所建设绿道的典型实例。19世纪中期,奥姆斯特德(F.Olmsted)等在美国波士顿地区规划了一条呈带状分布的城市公园系统,即通过林荫大道将城市公园联系起来,就像一条祖母绿翡翠项链环绕在城市周围。这是西方国家所公认的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19世纪末,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建设模式,其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在城市外围设置连续完整的绿带与放射状的绿楔,将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联系起来,以降低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环境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道规划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更关心绿道规划的综合功能。随后,除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了系统的绿道规划外,近年来,意大利、德国、法国、葡萄牙、保加利亚 、爱沙尼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埃及、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与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开展绿道规划与绿道建设,并有部分开展了对绿道使用效用和满意度方面的研究。 2. 国内研究水平 中国绿道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 000 多年的周代。西周修建了最早的大道“周道”,并在系统路网和绿化养护方面始开先河。自秦代开始(公元前221年),至明代正德年间(1518年),在川西古蜀道上先后开展了8次大规模的行道树种植与维护,形成了现今随着古栈道、驿道延伸,林木茂盛的林荫古道,即举世闻名的“翠云廊”,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绿道。近现代关于绿道的研究主要是俞孔坚等代表的绿道规划方面的研究以及生态学角度进行的绿道生态效用方面、生物保护方面的研究。从目前期刊上文献来看,共有20篇左右绿道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文章。随着2010年珠三角绿道的建设,各大媒体、报纸、网上关于绿道建设的报导很多,大多数以某某绿道规划,绿道建成,以及某某领导人浏览绿道等为主进行介绍。目前,关于绿道使用满意度调查、反馈信息方面的文章在期刊上没有查到,在网上搜索只少数几个自行车爱好者组织的实地调查,这类调查内容简短,以图片为主,不具有系统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