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生自我成长
小类:
教育
简介:
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生自我成长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大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而大学生全面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自我成长也能促进班级更为有效的管理,所以通过实际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寻找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生自我成长相互协调统一的机制,就是此项目的目的之所在。
详细介绍:
班级管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有效载体,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然而当代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自我认识、管理和规划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集体意识与自由化时常冲突,沉迷于网络等问题。而班级管理也存在着缺乏很强的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双向的沟通协调机制等问题。这些都对班级管理和大学生自我成长这两个相辅相成的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为了寻找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生自我成长相互协调统一的机制,笔者采取问卷法、个别访谈和现场问答法,一共发放160份调查问卷,其中黄淮学院100份,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8份,无效问卷12份。对当前黄淮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10级、09级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班级通过打造宿舍文化,引导大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构建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等制度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制度措施,以此实现本项目的目标。

作品图片

  • 大学班级管理与大学生自我成长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写作目的: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丰富现有的大学生基层管理理论,为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以促进大学生自我健康成长 。 基本思路: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发现班级管理与大学生自我成长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针对主要问题,探寻通过班级管理来促进大学生自我健康成长的对策和途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黄淮学院和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等形式,取得第一手调查数据和信息。在对调查数据的处理上,笔者采用专用数据处理软件,计算科学。此外笔者从自己本身就是大学生这个实际出发,结合笔者在班级管理中的心得和其他院系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抓好典型进而推广。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能够给高校的有关学生管理部门(如学生处、团委等)制定学生管理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为高校的学生基层管理人员(如辅导员、学生干部等)提供借鉴和指导,促进大学生自我健康成长

作品摘要

班级管理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有效载体,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然而当代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自我认识、管理和规划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集体意识与自由化时常冲突,沉迷于网络等问题。而班级管理也存在着缺乏很强的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双向的沟通协调机制等问题。这些都对班级管理和大学生自我成长这两个相辅相成的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班级通过打造宿舍文化,引导大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构建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等制度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晓莉.基于专业引导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研究[J].value Engineering [2] 施福新.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与职业.第35期 [3] 黄达等.高校班级组织的现状与建设研究[J].济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 [4] 李灿华.关于高等教育人性化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 刘光柱、邹君大学生宿舍文化生活管理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 11) [6] 张伯伯.大学生班级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与探析[J].社科纵横.2009.(5) [7] 顾红涛.大学生管理问题分析及策略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2期 [8] 刘春魁、赵密珍.谈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自我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第9期 [9] 王栋.大学生管理机制及其创新[J].人才开发.2000.第11期 [10] 傅洪勋.新时期我国大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教育长廊.2009.第5期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文件 ■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我国关于班级管理与大学生自我成长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于非重点院校。当前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将班级管理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单方面着手,通过一种制度措施或管理理念来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如扬州大学的马晓旭,他主张将激励艺术运用于大学生班级管理,洛阳工学院张松敏、孟玉敏等人,她们主张将网络技术引入大学生管理工作。刘春魁、赵密珍在《谈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自我管理》中主张“大学生‘修身’,用‘心法’和‘事法’来进行自我管理。这些都只能是从某一方面解决大学生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形成全面的、系统的体系。 另一种倾向是将班级管理制度进行泛化研究,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具体指导意义不足,如王栋在《当代大学生管理机制及其创新》一文中将建立新管理体制分为五大模块即:观念创新,目标创新,方式创新,机构创新,职能创新;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顾红涛主张积极培植新管理理念,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管理规律,调整现行的管理体制。这些虽然在总体上具有指导意义,却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笔者从自己本身就是大学生这个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班级管理与大学生自我成长,结合笔者在班级管理中的心得和其他院系以及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从班级管理的特殊性中概括出一般性,因此对当前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