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放飞希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赴永新希望学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小类:
教育
简介:
我们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弘扬志愿精神 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以周至县永新希望学校为样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调研报告从留守儿童的特点(包括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建议及对策等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唤起社会各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我们一道帮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详细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在教育学领域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名词——“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进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里没有直接监护人的这批特殊儿童群体)。这些孩子正值生长发育、接受义务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但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生活上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在性格及行为习惯上缺乏教育和引导,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特别是亲情缺失导致性格和心理障碍,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为了更真切的感受留守儿童的现状,更直接的帮助他们,我们策划组织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及家访等多种形式对周至县永新希望学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对收集数据的整合分析,以及与孩子们的实际接触,我们总结归纳出农村留守儿童性格中的一些特点(包括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学习成绩欠佳;缺乏自律意识,纪律性较差。通过与学校老师及家长的沟通交流,我们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孩子们带去温暖,能够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他们,和我们一起寻求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那些躲在心灵阴翳里留守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作品图片

  • 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放飞希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赴永新希望学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放飞希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赴永新希望学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放飞希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赴永新希望学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放飞希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赴永新希望学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 关爱留守儿童 教育放飞希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心•希望”社会实践服务团赴永新希望学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作品撰写的目的正是为了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求能够提出一些合理性意见和建议。作品的基本思路是构建在我们暑期进行的社会调研基础上的,从调研的过程、结果到后期的归纳总结。分别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建议及对策等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我们的作品是建立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之上的。调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为主,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家访,和孩子、家长及学校老师沟通交流。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为作品提供了真实、客观的数据来源;同时,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使我们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有了更为具体、更加感性化的了解。将这些融入作品当中,使我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客观科学性,同时还充满了人文关怀。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中国的未来靠的正是这些青少年们,如果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得不到足够的关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我们的社会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能够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给予他们帮助。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任重而道远。

作品摘要

通过调查问卷、家访以及和孩子们进行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调研,我们总结得出了留守儿童所共有的一些特点,其中优点包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良﹑单纯﹑朴实、求知欲强。同时,从他们身上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如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学习成绩欠佳;缺乏自律意识,纪律性较差等。经过对收集数据的整合分析,我们得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城乡发展不协调的体制因素;家庭因素,其中包括:①亲情的缺失②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农村中小学弱化德育的教育因素以及缺乏监管的社会环境因素。针对以上结论,本文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包括:政府方面:加大投入,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环境;家庭方面: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学校方面: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针对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详细的家庭等相关档案;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要用心、用爱教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等措施来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成长。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此调研报告作为支撑材料获得2010年陕西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参考文献

《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党政干部学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挫折心理挫折现状调查——中国学术期刊

调查方式

调研以调查问卷形式为主,我们制作了三份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留守儿童学校教育,以求收集最为广泛真实的数据。同时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和孩子、家长及学校老师沟通交流。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生存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2007年国务院农工办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列为前瞻性研究课题,全国妇联为此联合有关专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研究。 中央教科所十五课题规划《中国农村留首儿童教育问题研究》。2005年6月,中央教科所《新教育》杂志“关于留守学生的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心理上有问题,自理能力差”。提出“要改善学生寄居环境、学校要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2006年1月28日,英国救助儿童调查认为:留守儿童群体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方面的欠缺。 2004年5月,教育部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讨座谈会”。2005年5月,全国妇联等单位召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2006年9月,全国妇联召开“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 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认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中央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在2004年6月1日-7月5日之间,分别对河北省丰宁县、甘肃省榆中县、秦安县、江苏省沭阳县、宿豫县等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研。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2.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2008年1月12日,由兰州大学“甘肃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研究”小组经过1年的调查研究,首次公布了甘肃省留守儿童的调研结果。该调研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和心理问题,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已转化为“问题儿童”。由此,研究人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挽救”留守儿童的对策,希望社会能正确认识、关注留守儿童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扰。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如针对小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下提高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康心态。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反映了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