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商洛地区泥石流时空分布及防治探究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研究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历史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对商洛地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时空分布和诱发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泥石流灾害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季节性(7-8月);②空间上多发生在断裂带及新构造运动强烈的中山、低山地区和黄土或黄土状土覆盖的谷坡地带;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的结果,其中降雨是最直接的诱发因子。
详细介绍:
泥石流是松散土体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子下沿自然坡面或压力坡流动的现象[1]。它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因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潜在危害巨大,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山区防灾减灾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对泥石流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日本、美国、前苏联等50多个国家都对其进行大投资,在泥石流调查和编目、计算机在泥石流研究中的使用和深入研究粘性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2]。由于我国山地众多,泥石流成为我国山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科研部门研究员杜榕桓等根据主导因素对泥石流进行了两大分类,即雨水型泥石流和冰川型泥石流[3]。王裕宜等通过对蒋家沟特大泥石流的详细思考,研究出泥石流产沙规模与不同权重降雨的入渗范围、深度的土体极限应力状态有关[4]。在陕西省内,邓嘉农等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差距并结合实际调查方法对陕南地区泥石流发育程度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滑坡、泥石流分区标准[5]。李昭淑等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对商洛地区暴雨型泥石流的类型、分布和相关流速流量进行了计算,认为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自然灾害[6]。商洛地区位于陕西东南部,历年汛期(6-10)泥石流灾害活动频繁,特别是在主汛期(7-8月)区域性的泥石流灾害呈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特点,严重威胁着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山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分析探求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及其时空分布,并研究其防治措施,对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商洛地区位于陕西东南部,历年汛期(6-10月)泥石流灾害活动频繁,特别是在主汛期(7-8月)区域性的泥石流灾害严重发生,威胁着山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着山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分析探求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及其时空分布,并研究其防治措施,对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鉴性,利用商洛地区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出其发生的周期性、集中性以及区域的分散性,为该区防灾减灾以及以后泥石流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利用商洛地区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出其发生的周期性、集中性以及区域的分散性,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商洛地区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促进商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增强其在“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中次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学术论文摘要

研究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历史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对商洛地区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时空分布和诱发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泥石流灾害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季节性(7-8月)且大多是夜雨型的特点;②空间上多发生在断裂带及新构造运动强烈的中山、低山地区和黄土或黄土状土覆盖的谷坡地带;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的结果,其中降雨是最直接的诱发因子;④主要防治措施。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周必凡,李德基等.泥石流及其流域调查[A].见[In]:泥石流防治指南[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泥石流分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0-71. [3] 马力,崔鹏,周国兵等.地质气象灾害的形成和运动特征[A].见[In]:地质气象灾害.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6).28-43. [4] 刘希林.泥石流危险规划的探讨[J].灾害学,1989,(4):3-9. [5] 王裕宜,田冰,詹钱登等.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 [6] 张金山,沈兴菊,谢洪.低频泥石流特征及防治——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3).37. [7] 李昭淑,罗国政,郭根社.陕西省商洛地区1994年山洪泥石流灾害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05):169-174. [8]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商洛地区地理志编写组.陕西商洛地理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64~66. [9] 殷志有,周丹,陈明彬. 商洛山地地质灾害分布及诱发成因研讨[J].陕西气象,2005,01(1).19. [10] 齐矗华,惠振德,甘枝茂.陕南山地泥石流初探[A]. 见[In]:第二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74-279. [11] 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泥石流是松散土体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自然坡面或压力坡流动的现象[1]。它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因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潜在危害巨大,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山区防灾减灾研究的热点问题。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因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潜在危害巨大,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山区防灾减灾研究的热点问题。苏联学者考斯塔根据泥石流中固体物质的成因来源把泥石流分为泥石流、火山碎屑流和冰碛流三大类[2]。Iverson等通过试验证明土体中的高孔隙度水压作用会导致土体完全或部分液化,从而为泥石流启动创造条件[3]。崔鹏等通过对云南蒋家沟泥石流的研究,表明前期降雨在影响泥石流的各项降雨指标中的贡献率超过了80%[3]。刘希林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灾害因子的权重,得出划分泥石流危险区的方法[4]。王裕宜等通过对蒋家沟特大泥石流的详细思考,研究出泥石流产沙规模和不同权重降雨的入渗范围、深度的土体极限应力状态有关[5]。张金山等以四川汶川县茶园沟的泥石流为例,采用形态调查法和称重法等方法确定了流量、流速及重度[6]。邓嘉农等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差距并结合实际调查方法对陕西陕南地区泥石流发育程度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滑坡、泥石流分区标准[7]。李昭淑等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对商洛地区暴雨型泥石流的类型、分布和相关流速流量进行了计算,得出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自然灾害的结论[7]。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