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作品简介: 基于对一个鲜有学者问津的莽人寨的田野调查,本研究记录了当地在扶贫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分析了扶贫如何对当地文化造成影响:主要是由于扶贫改变了环境(如生产方式、权力分配),从而导致当地文化瓦解流失的非本意结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立法、政府职能完善、非政府力量引入与当地公众积极参与四个层面给出了具体建议。同时,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扶贫是今后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本研究的分析与建议能为此提供借鉴参考。

作品简介: 随着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养老已经成为上海城市转型中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怎样解决这一矛盾?适合时代背景养老方式的选择无疑将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抉择,那么什么样的养老方式将是上海最具发展前景的养老方式呢?本文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兼具可行性和推广意义的建议。

作品简介: 通过调研大学生同性恋群体本身和他们所接触的人群两方面,了解其生存现状,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建议策略。

作品简介: 本课题旨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全国农民工主要输入地沪苏浙粤四个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情况、家庭情况、教育培训、社会交往、择业情况及社会保障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区工资收入、精神生活及社会保障的影响因子,进行结构特征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并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四个地区新生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积极的政策建议。

作品简介: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35岁以下新白领的实证研究,从工作-家庭、身份认同、社会价值、社会支持、社会融入五个维度探究新白领的生存压力特征,从自信心、社会交往信心、对社会的认可程度三方面测量新白领的社会信心,并引入是否是上海人这一非正式制度因素探究生存压力与社会信心的关系。经研究发现,需要通过社会政策的倡导、社会服务的提升以及企业的支持缓解新白领生存压力、提升其新白领社会信心。

作品简介: “师范生免费教育”时隔十年的回归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仅仅签订一份经济契约是不够的,免费师范生只有从经济契约转变为心理契约、维持较好地心理契约发展水平、从心理上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才能真正热爱教师职业、扎根于教育事业、真正达到免费教育政策想要达到的目标。

作品简介: 近期国内连续发生的多起针对中小学幼儿园的校园袭击案件,在全社会引起了高度关注,校园安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本文通过选取多个典型案件进行分析,以分析结果为基础进行问卷调查,并走访了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三个地区的12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旨在发现目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存在哪些漏洞,为减少校园安全隐患、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维护校园安全提出具体、切实、可行、有效的对策。

作品简介: 通过对上海市老年助餐项目的调研,发现造成供需缺口的直接及潜在原因。创新性地提出通过“角色转变”实现“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老年人增权”三方联动的助餐理想模式。在以老年人为本的思想下,不仅提高项目本身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满足老年人饮食需求,且通过“补充货币”等新方式满足其心理诉求,实现老年人增权,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同时,作品中提出的理想模式也适用于整个居家养老体系,为其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作品简介: 基本思路: 1.在校大专生现状 2.在校大专生自我定位工作情况 3.在校大专生职业身涯规划情况 4.在校大专生对就业的关注程度 5.在校大专生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品简介: 社会融入是流动儿童进城后所需要面对的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本研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希望通过对社会融入过程中心理因素的考察,获得帮助流动儿童积极融入社会的保护性心理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广州、武汉以及济南四城市内1144名流动儿童和703名城市儿童的考察,结合深度访谈与问卷测试,探讨了流动儿童内在心理保护性因素对社会融入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了心理保护性因素的存在。结果表明...

作品简介: 本研究基于一年多来对上海基层居委会的深入调查与实践,作者发现上海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程中出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建立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即城保、镇保、农保和综保,已经难以适应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需要,阻碍了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更加困难,延缓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由此,作者提出了重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依据和分类标准,通过“四”“二”“一”的制度衔接和转化机制,构筑上海...

作品简介: 新市民,是农民中的特殊群体,在城市化的“圈地”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新市民,亦是市民中的新生力量,在“撤村改居”的制度安排中,成了户籍认可的城市居民;乡土生活的终结,城市生活的开始,身份的断裂与骤变之下,由“农民”到“市民”,城郊新市民,该如何认同与适应? 本文认为,身份认同可被视为主体对某一社会身份及其相应的权利、义务、责任、忠诚对象、认同和行事规则等方面全面的、整体性的获得过程或认同状态。...

作品简介: 本作品致力于研究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情况与其自身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选择如何有效统一,综合运用统计学、心理学、社会调查学、市场调研预测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直接获取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认知”层面着手,系统把握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情况,全面了解大学生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向和途径选择,综合分析对各种选择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而探索一个合理有效的,有利于大学生个人...

作品简介: 着眼现代城市发展的两大永恒主题:现代化建设和古文物保护,一个是现实责任,一个是历史使命,此调研课题定位于现代城市建设与古文物保护问题的冲突与协调,将中国典型古城——西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本课题的特色之一:不仅将目光集中于现代化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冲突现状,而且探索冲突存在的深层原因,即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的观念的差异和利益的博弈。特色之二: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跳出传统的专家研究模式,从全新...

作品简介: 本文试图从“人肉搜索”的概念、特点以及正负面作用入手,分析这一新型网络现象、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问题的实质。基于狭义上的“人肉搜索”概念,通过“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分析,立足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试图探讨如何从法律和道德层面正确引导“人肉搜索”。最后从网络实名制、明确人格法保护和加强网民道德自律等方面给“人肉搜索”寻找出路,使“人肉搜索”这把双刃剑用得恰到好处。

作品简介: 项目简况 2008年本校学生利用暑期走访了1000多个村镇,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整理了相关数据,在本校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对我国农村多层面全方位的研究。

作品简介: 本课题以“宅”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对尚未有明确定义的“宅”的现象解读,分析其对当代大学生生活观念和状态的独特影响。从历史、文化等角度配以心理、统计等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应用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层次、多角度地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对于其中值得肯定之处将分析其合理性;对于其中有待改进之处寻找可能的引导措施,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对策。本课题将秉承学术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填补对“宅”现象理论与理...

作品简介: 竞技体育成绩追求的“马太效应”,导致运动员整个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在不断追求优异成绩的同时,社会却离他们渐行渐远,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运动员社会保障的政策,但无论是现实可行性,还是未来发展性,与运动训练的现状和运动员的实际需求间均存在较大的矛盾。调研报告采用了走访与问卷调查等社会科研方法,对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融入的现状从选材、培养与就业整个过程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并鲜明提出了目前的“体教结...

作品简介: 我们调研小组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调查方式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再经由专家指导分析了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各种因素,结合国外成熟经验以及考虑国内基本国情对学生心理问题设想了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从宏观角度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扼杀大学生自杀现象提供了信息化的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作品简介: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0级地震,农村房屋受损极其严重。本研究基于一年来对德阳等地区农村的多次调查,发现现有农村住宅重建模式成绩显著,使灾区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存在着三个问题:经济成本不具可操作性、农房使用不符合客观需要、四川农民聚居传统与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项目基于上述三点,选择了城市集合住宅模式,并对其进行了乡村化演绎,提出了灾区重建新模式“四川农村集合住宅模式”。其不仅实现住宅...

1 2 3 4 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