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群计算,创造地球上最强的思维能力

tzb 发表于 2012.4.20| 点击数6293

新闻标签: 计算机

看过小说《三体》的朋友一定对一个词印象深刻:人列计算机。使用大量人员来模拟电子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每个人都扮演一个逻辑门,只根据最简单的逻辑和当前的输入做出判断、产生输出,确实能够实现运算功能。但这种方法的人数需求极为庞大(小说中人数为三千万士兵),而且效率低下,除了在科幻小说里出现,没人会去做这么傻的事情。

当然这种思维是可取的,不过不是组成人列计算机,而是利用人类更高级的智能,聚集人类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18世纪的时候,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就通过信件分发传单,希望民众帮忙绘制星星和大海的地图。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政府雇了数百名“人类计算机”为曼哈顿工程服务。

即便是现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人工智能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大的进展,计算机依然有许多方面无法取代人类。很多任务的规模已经超过人类处理能力极限,但计算机又无法完全胜任,这个时候一种称为“群计算”(Crowd Computing)的概念出现了。

“群计算”的概念其实非常简单:将大型复杂任务细分为许许多多的简单小块,然后分配给无数的人去做,最后汇集整理出结果。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交流的速度完全不是问题,这项技术获得了更为长远的发展。

1995年时,为了解决网站上的信息匹配问题,购物网站Amazon就已经开始了类似的业务。举个例子,商品展示页上可能是双红色的鞋,商品介绍却是红色沙发的,价格标成了另一双鞋,通过编程完全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网站一团糟。公司只得承认:有些事,人就是做得比机器更好,于是开始在网站上贴出整理物品信息的任务。来自全世界的用户都可以做,报酬仅仅为几分钱,但结果非常成功。于是Amazon开始向别的公司提供这项服务。

业务的名字叫Mechanical Turk,来源于18世纪在欧美名震一时的下棋机器人The Turk。人们后来发现这根本是个恶作剧,那个出色的机器棋手其实是躲在盒子里的象棋大师。Amazon所提供的服务正是这种“戏法”,通过把全世界的人组织起来,这个整体就成了一部高效率的机器。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由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两位教授主持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点。这项由1047人参与的实验目标是从零开始设计一把儿童座椅,验证群体的创造力。座椅的第一版由这群人中的一个小队完成,对于“设计椅子”这个任务,这是一帮真正的乌合之众,你可以想见椅子的设计有多烂。但是当这个设计交到下一个小队手里后,椅子的设计有了明显进步。如此循环,椅子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好,这个实验说明了人数和重复的力量。

Amazon还发现,用Mechanical Turks对用户留下的商品评价进行长度、语法修正后,商品的销量会增长。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做了个叫Soylent的程序,把Mechanical Turk和微软的Word整合,随时提供按需服务。Facebook和Twitter也依赖用户协助翻译页面。各种群计算业务正风起云涌。

接下来的浪潮可能是实时的“群计算”。Jasmine是一个盲人,她想喝椰子汁,但是不记得柜子里哪一瓶才是,身边也没有人帮她,于是她拿出iPhone打开了WizViz应用,一个由罗彻斯特大学群计算研究人员(University of Rochester)开发的程序。她照了一张照片,不到一分钟就得到了答案:右边那罐。也许是隔着半个地球的一名“人类计算机”帮她实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类闲置的脑力将很快成为宝贵的资源。创业公司CrowdControl已预先看到了这一点,“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把人力资源整合为类似于软件的东西,人类就是比特。”“Amazon可以为别的公司提供计算能力,而我们想为人们提供一个灵活的脑力市场。”“我们需要的脑力总量十分惊人。如果有需要且资源足够,我们可以一天之内把维基百科重建一遍。”

 


转自:http://tech2ipo.com/49342/


上一条:中国移动互联网报告之手机用户和移动网民初高中占70%,收入在3000元内占80%
下一条: 愤怒的小鸟累计下载量突破10亿次,开发商Rovio公司上市计划仍然不明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