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江西省青少年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调查报告采用了沈德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首次用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对江西省4072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进行了调查,以了解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更深入地了解江西省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致因。
详细介绍:
本调查报告采用了沈德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首次用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对江西省4072名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进行了调查, 本研究不仅探讨影响青少年适应的外在因素,更注重其内在因素以及内在因素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原因的分析,更深入地了解江西省青少年心理适应问题的致因。

作品图片

  • 江西省青少年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对江西省青少年心理素质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可以用于考察江西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状况,为日后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相关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初中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初等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指导建议,为完善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独特之处:1.鉴于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在我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严重失衡情况,采用了沈德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首次用专门的心理健康素质问卷针对江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进行测量;2. 本研究将为我省青少年素质状况的研究建立常模。本研究的样本覆盖全省,样本量较大,可作为常模标准,供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参考和比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第一,本研究将为我省青少年素质状况的研究建立常模。本研究的样本覆盖全省,样本量较大,可作为常模标准,供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参考和比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第二、研究结果将直接用于江西青少年,考察他们的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可以为日后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品摘要

适应是组成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会适应是每个青少年生存、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对于不同背景下青少年适应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采用天津师范大学编制的青少年适应分量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及认知风格分量表对江西省小学五年级到大学三年级共4072名学生调查,以了解青少年适应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①青少年生理适应和情绪适应状况良好,而社会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生活适应状况欠佳;②对比而言,初一、小五学生的适应状况最好,高中、大学学生的适应状况较差;③整体而言,男生的适应状况要好于女生,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学生的适应状况优于农村学生;高家庭收入的学生状况好于低家庭收入的学生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沈德立, & 马惠霞 (2004). 论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与行为研究, 2(4), 567-571. 沈德立, 马惠霞, & 白学军 (2007).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3(001), 107-111. 沈德立, 马惠霞, & 白学军 (2008a).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005), 71-75. 沈德立, 马惠霞, & 白学军 (2009).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 心理科学, 32(002), 258-261. 张大均, & 江琦 (2006).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 心理与行为研究, 4(002), 81-84. 马惠霞, & 白学军 (2006).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4(003), 168-171. 王晓庄, & 马惠霞 (2007).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 人际素质的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5(004), 283-287. 李雪平 (2004). 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解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005), 104-107. 康廷虎, & 白学军 (2007).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 归因风格的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5(004), 272-276. 康廷虎, & 阴国恩 (2007).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 认知风格的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5(004), 266-271. 梁宝勇 (2004). 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 心理与行为研究, 2(4), 577-581. 梁宝勇 (2006).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 心理与行为研究, 4(003), 161-167. 董圣鸿, 廖明珍, & 万春林 (2008). 关于青少年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 心理学探新, 28(004), 51-56.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1 适应的概念及其测量 1.1 适应的概念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适应的概念很多。如:Adams认为适应是面对环境压力的应对行为及能力;Bruno认为适应是满足个体心理需求与环境维持一种和谐关系;Arkoff则将适应定义为“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由于个体在不断地寻求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中,也需同时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个体与环境之间便需要不断地彼此适应,以求达到人与环境和谐一致的状况。由于心理学研究具有从简单的感知觉、认知学习、行为习惯、人格到社会性等研究对象的复杂的层次性,因此,心理学领域对适应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也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环境的适应三种不同的层次。 1.2 适应的测量 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兴起社会适应能力研究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围绕适应和适应性的概念、结构成分、测量等方面问题展开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国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儿童适应行为方面,因此,编制了大量的适应行为问卷,但缺少心理适应行为问卷。由于国内现有的关于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的研究大多是一些单因素研究,缺乏整体的系统的研究。 2 适应的影响因素 适应心理健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心理健康者的特征。因此,适应受到自身生物学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江光荣等人则从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两方面来探讨高中生适应性;结果发现家庭因素中独生与否、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共同生活者对高中生的适应影响显著;学校的生源、师资条件、学习条件和活动氛围与其适应性有关。邓洁等人对青少年学生适应行为与人际交往素质的研究发现,青少年适应行为与人际素质在各自的维度上呈显著正相关。 应对风格对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而适应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国外有研究者们发现问题关注策略与适应良好有关。认知风格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态度和方式。认知风格对于个体认识生存环境、适应生存环境和自我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行为表现和人格差异都与其认知风格密切相关,然而人们的情绪、行为和人格等的差异也影响着个体对于环境的适应。反过来,青少年正形成自己的认知风格,他们在所处的环境,所面对的生活事件的适应性如何也将会影响着认知风格的形成。国内的一些研究者就把研究的焦点聚焦到认知风格与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