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主题公园对区域发展的效应分析——以长三角地区主题公园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作品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旅游区域的分析对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主题公园对区域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中服务产业的持续提升提供新的理念。
详细介绍:
近年来,主题公园热潮再起,但其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经对中国国家图书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的相关检索,我们发现国内外就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效应缺乏系统分析,相关空白急需填补。 一方面,主题公园对我国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共同发展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主题公园配套设施要求高、先期投入大、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某一区域是否适宜运营主题公园、运营多少主题公园缺乏科学的考量标准,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团队于2010年5月正式组建,以国内外主题公园的现状为基础,综合运用调研分析、文献查阅、量化实证及个案研究等方法,分析分析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益处与可能带来的问题及主题公园中包容性增长的体现,对比主题公园与三大产业的机会成本,研究主题公园良性运营的五大必备条件,对区域依据经济发展与旅游资源的状况进行分类研究,建立多个数学模型计算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应,并结合实际,将理论研究运用于长三角地区,对常州与上海两市的主题公园进行实证分析。 依托覆盖我国东中西三部的九地调研与对常州的实地考察,收集主题公园对城市知名度、城市居民对主题公园的认同感与上海迪士尼对群众吸引力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数据采集处理与建立数学模型,对主题公园产业的收入、成本、经济效应分别与主题公园的数量建立数学模型,量化分析;首创区域建设主题公园打分模型,通盘考量主题公园各限制因素,为区域是否适合建设主题公园建立量化标准。 基于全文研究,我们得出结论:主题公园的良性运营将对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方面大有裨益。同时本文明确现阶段主题公园对区域发展的消极效应的可能性客观存在,探究其诱因并进行合理分析和提出解决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主题公园对区域经济的效应分析以主题公园为切入口理清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脉络与前景,期望所得出的结论能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借鉴,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贡献力量。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本作品从旅游经济与产业经济出发对主题公园的建设与运营对区域发展所起到的经济与社会等效应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对旅游产业、周边产业、公共基础建设、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等各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上海迪士尼的建设与运营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进行一次理论探讨与研究,为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提供新的思路,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中服务产业的持续提升提供新的理念。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从定性、定量与实证三方面出发,首次从包容性增长为视角对主题公园的效应进行分析,通过机会成本比较进行前瞻性解析;首创单个主题公园经济效应的判断模型、主题公园数量与经济效应关系模型,建立主题公园投资评价模型,填补相关领域空白;根据调研对象不同分设三套调研问卷,调研遍及八省一市四级行政区域,第一次从居民感受方面分析主题公园效应,通过SWOT分析法为迪士尼落户上海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对主题公园的建设与营运给出参考标准与相关建议;对主题公园与其他产业进行横向对比;以主题公园发展为基点,以其推动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基础,分析第三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效应;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指导思想下为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产业方面进行相关研究,提升城市经济中的服务产业所占比例,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献计献策。

作品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调研分析、文献查阅、量化实证及个案研究等方法,就主题公园对区域发展的经济与社会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期望所得出的结论能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提供理论借鉴。 本文在旅游经济、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数据和文献整理,对主题公园进行机会成本比较,建立单个主题公园的经济效应判断模型,并对区域主题公园数量与经济效应进行数学分析,同时结合在九地开展的专题调研与对长三角地区的实例分析得出结论:主题公园的良性运营将对区域整合旅游资源、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方面大有裨益。同时本文明确现阶段主题公园对区域发展的消极效应的可能性客观存在,探究其诱因并进行合理分析和提出解决建议,力争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贡献力量。 基于上述研究,我们认为,国家可以通过合理建设符合区域特点的主题公园,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主题公园建设和运营的良性效应,确保经济发展平稳过渡。同时,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强,尤其对是主题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将更好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忠丽.论主题公园建设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12) 2、宋丁.中国主题公园发展中的价值取向分析[A].经济特区, 2003,(1) 3、楼嘉军.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主题公园发展的思考[M].21世纪中国主题公园发展论坛,2003 4、李永文.论主题公园的区域经济影响、建设与发展[J].经济地理, 2005,25(5) 5、米冰.都市旅游发展中的主题公园开发研究[J].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 6、孙业利.上海引进特大型主题公园的可行性分析[J].上海投资, 2004,(1) 7、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52(3) 8、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M].格致出版社,2008 9、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1) 10、李仲广.旅游经济学:模型与方法[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调查方式

本文的调研采用实地调研与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实地于上海市与常州市两市开展调研,网络调研覆盖武汉市、昆明市、郑州市、衡水市、东营市、滁州市、建德市七地。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截止2010年12月,经对中国国家图书馆检索,关键词为“主题公园”的检索结果为76项,关键词为“主题公园+区域经济”和“主题公园+经济效应”的检索结果皆为0项;经对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89年~2010年全部期刊的检索,关键词为“主题公园”的检索结果为990项,关键词为“主题公园+区域经济”和“主题公园+经济效应”的检索结果皆仅为3项。可见“主题公园对区域发展的效应分析”这一相关主题在国内外同类领域中鲜有研究。 自1964年美国学者Stansfield在其著作《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中首次阐述旅游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城市旅游至今,国内外学者已对城市旅游问题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但几乎所有研究成果的视野都局限于某个特定城市的相对狭小的范围,而对城市旅游的区域化研究不足。本文在实证分析上借鉴了城市旅游的相关理论成果,并在城市旅游区域化的基础上,将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选取主题公园为区域旅游增长极,研究旅游业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带来的影响。 主题公园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是继名山大川和文物古迹之后出现的一个新亮点。目前,国内对主题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主题公园的定义、分类及其依据;主题公园开发布局及其生存条件的影响因素系统。保继刚教授于1997 年在《地理学报》上发表名为“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的论文,文中对主题公园作了定义。董观志教授在《旅游主题公园管理原理与实务》一书中将主题公园从10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而《旅游景区管理学》主要从主题公园的内容把主题公园分为四类。在我们的项目研究中对主题公园的定义等基础理论在继承各位老师之前的研究基础上,在切入的视角上进行了革新,以产业经济为视角,研究主题公园对区域发展的效应,就国内研究领域很少涉及到的主题公园的产业带动效应进行深入分析。 “包容性增长”始于2007年,2009年底,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由于包容性增长属于新兴理念,国内外现有的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空白,我们本项目以主题公园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为切入点,为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提供新的思路,为我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进行一次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