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蚱蝉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孵化率很低。基于此现实情况,本项目以科学化、标准化、动态化、结构化的实验设计,经过为期两年的实验,对蚱蝉卵在人工智能培养箱中的孵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从卵枝的保存条件、物理因素对卵枝的处理、不同温度下卵枝孵化的情况等多方面,得出蚱蝉卵孵化的适宜条件。
详细介绍:
研究背景: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又名知了,为同翅目蝉科蚱蝉属昆虫。蚱蝉一种含有丰富钙、铁、锌等营养元素,高蛋白低脂肪,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动物性食物,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蝉蜕能有效抗惊厥、镇静、抗癌、抗过敏,另外蝉花和雄蝉都可做中药材。市场上的蚱蝉几乎是来源于自然条件下的捕捉,但自然条件下蚱蝉的越冬卵最少要经过300天才能孵化,如果环境条件不适甚至更长或不孵化。所以仅靠其在自然条件下的孵化,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导致蚱蝉价格居高不下。 研究内容:基于以上现实情况,本项目以科学化、标准化、动态化、结构化的实验设计,经过为期两年的实验,对蚱蝉卵在人工智能培养箱中的孵化情况进行了研究,从卵枝的保存条件、物理因素对卵枝的处理、不同温度下卵枝孵化的情况等多方面,得出蚱蝉卵孵化的适宜条件。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在人工条件下蚱蝉卵孵化的全面地、详细的研究。 推广前景:我们力求将此项研究成果成熟化、深入化,使其应用于人工规模生产,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创造经济效益。

作品图片

  • 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 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 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 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 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由于蚱蝉具有很高食用及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就目前市场来看,其供应量主要来自于自然条件下的捕捉或半人工的养殖,造成蚱蝉的价格比较高,目前也有一些人尝试蚱蝉的人工养殖,但技术不够成熟,特别是蚱蝉卵孵化率很低,基于这个原因,我们于2008年9月开始了对蚱蝉人工孵化的实验探索,旨在通过改变实验的光照、温度、湿度、酸碱性及卵枝的保存条件等因素来探索出蚱蝉卵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实验从卵枝的保存条件、物理因素对卵枝的处理、不同温度下卵枝孵化的情况等多方面,得出蚱蝉卵孵化的最适温度。并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在人工条件下蚱蝉卵孵化的全面地、详细的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实验摸索出了蚱蝉卵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及一些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蚱蝉的进一步研究和人工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学术论文摘要

蚱蝉卵枝保存的条件,卵孵化的温度等,直接影响着卵孵化率的高低,从而减少蚱蝉的产量。本次实验从卵枝的保存、温度、物理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蚱蝉卵孵化的研究。 卵枝经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的保存,用弱酸或弱碱处理后,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中,采用多种温度模式、光照和湿度,找出最适合卵孵化的条件。结果表明,蚱蝉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是32℃左右,在此温度下卵孵化的天数最短,只需30天左右,孵化率最高,达到70%左右。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不经任何处理,卵孵化率比较高;弱碱处理对蚱蝉卵的孵化影响不大。

获奖情况

2011年1月,“蚱蝉卵人工孵化技术初探”在《湖北农业科学》正式出版。2011年2月,“蚱蝉卵人工孵化的正反交测验”已在《西北农业学报》投稿,待发表。

鉴定结果

选题新颖,试验设计合理,所获各项试验指标准确、可靠,对蚱蝉的人工规模饲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推广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袁锋. 农业昆虫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9-74. [2] 胡忠朗,韩崇选,施德祥,等. 蚱蝉生物学习性初步观察[J]. 陕西林业科技,1990,3:43-48. [3] 邱强. 中国果树病虫原色图鉴[M]. 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56-357. [4] 王灿楠,丛宁. 蚱蝉幼虫的营养成分研究[J]. 营养学报,2002,24(4):447-448. [5] 樊瑛,丁自勉. 药用昆虫养殖与应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05-108. [6] 刘玉升. 蚱蝉的食用价值与养殖技术(上)[J]. 特种养殖,2001:60-63. [7] 赵春英,仝英. 蚱蝉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 森林病虫通讯,1994,1:1-2.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忠朗等在蚱蝉生物学习性初步观察中,指出蚱蝉以卵和若虫分别在枝条和土中越冬,卵于6月中下旬孵化,老熟若虫7月初出土羽化,7月中旬到8月中旬达到盛期,卵期260-345天;陈贵平等通过对鲁北地区蚱蝉生活史的观察,得出鲁北地区的蚱蝉4年完成一代,卵期1年,若虫期3年,卵在潮湿的条件下方能孵化;隋晓玄,王洪平在解除天幕毛虫滞育初探中提到,解除昆虫滞育的因素主要是光周期和温度;李伟清曾做过研究高温冲击和盐酸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对蚕卵滞育的解除;胡木林,谢勇,倪惠波等在对蚕的研究中,指出热冲击、酸处理、冷藏、光处理能够提高其孵化率,缩短孵化时间。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