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该作品是在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低碳经济宣传与调研”的基础上,融入了对大型企业实地考察调研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总结提炼而成。 本文在阐述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优化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能源结构,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详细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CO₂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全球屡屡出现灾难性气候变化,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健康安全,农业生产受到的危害尤为严重。面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与挑战,发展低碳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向低碳经济型转变,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阐述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2、低碳农业发展未形成规模;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4、低碳技术在应用上存在障碍。并在调研相关企业的生产流程、产业链条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总结,提出了: 1、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观;2、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能力;4、推广应用低碳节能技术。这四种“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解决了“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所面临的问题,从而优化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能源结构,对相关企业和社会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进而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作品图片

  • “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
  • “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
  • “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
  • “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
  • “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农业可持续发展,撰写此作品。 本文在阐述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优化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能源结构,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CO₂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愈来愈大,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全球屡屡出现灾难性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健康安全,农业生产受到的危害尤为严重。本文认为,必须面对农业生产的威胁与挑战,发展低碳农业,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并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所提出的“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对于形成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品摘要

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发展“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转变思想观念,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观;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产业链;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推广应用低碳节能技术的“低碳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路径,优化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能源结构,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该作品曾获许昌学院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OB/EL]. [2] 陈超,根瘤菌——生物固氮明星[N].科技日报,2002-11-19. [3] 黄群策,陈启锋,李志真,生物固氮研究的情景[J].科技导报,1999(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08-1-30. [7] 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Johnson, D. Gale, 1999. Agricultural Adjustment in China: the Taiwan Experie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Offic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9]World Bank, 2005.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product and factor markets: economics benefit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Report NO.31973-CHA.

调查方式

1、走访 2、问卷 3、现场采访 4、亲临实践 5、书报刊物 6、文件 7、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低碳农业研究的主要领域是:一、对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研究;二、对生产对象利用方式改变的研究;三、对生产对象固碳效应的研究;四、对农村生产生活过程中碳的低效利用及碳排放研究。 对农业现代化的论证大体有7种论点。(1)过程论。(2)制度论。(3)配置论。(4)可持续发展论。(5)转变论。(6)一体论。(7)永续论。 低碳农业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一种生态高值农业模式。而这种全新的模式所带动的则是“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农业经济。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低碳农业的发展之路,将是国家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 国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农业采用机械化耕作与化学肥料以及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等论点,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早有论述,主要是基于当时的先进生产力水平与西方、俄国土地较多的实际。二战后,西方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比较多。西奥多•W•舒尔茨先后发表了《不稳定经济中的农业》(1945)、《改造传统农业》(1965),提出从制度、技术两个方面改造传统农业,用新的生产要素武装农民,并把“人力资本”理论运用于农业。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拉坦和日本的建水佑次郎分别研究了美国与日本两种类型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其相互联系,认为机械化与化学化互相补充,并且提出“诱发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引入价格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兴起农业后现代化理论。澳大利亚大卫•弗罗伊登格博发表了《后现代世界中的农业》(1997)、美国格里劳主编《后现代精神》(2002)、美国杰伊•迈克丹尼尔发表《建设性的后现代农业》(2006)。2008年在山西召开国外相关学者参加的国际研讨会,其基本观点是总结批判西方农业现代化(以机械化与石油农业为代表)带来的严重问题和教训,提出尊重土地潜力、普及彻底生物化、太阳能化的农业方法,拓展维护各种生态体系。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