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沙坪坝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模式创新
小类:
信息技术
简介:
通过对沙坪坝区城乡结合部的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以来的遥感影像的解译,再加上实地的考察、调研,明确沙坪坝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以及现有的土地利用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居民访谈确定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外驱动力。同时,结合沙坪坝区城乡结合部的特殊条件分析现有的土地利用模式的优缺点,再在既满足城市需要又促进乡村发展的前提下,提出符合沙坪坝区城乡结合部现实特点的土地利用模式。
详细介绍:
1、建立解译标志。通过建立正确的解译标志,准确的解译了8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的遥感影像,确立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区域。同时,对三期影像进行叠加后进行土地利用模式的动态分析,确定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动因。 2、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本小组通过采用2003年、2006年以及2009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并且在arcview、arcmap、erdas中对这几期的数据进行了去雾、去云、聚类分析等数据处理,同时也进行了空间分析、相关分析和组成论分析,使影像数据更具有真实可靠性。再叠加上dem图、道路图、城镇分布图然后将我们研究的区域(沙坪坝的城乡结合部)剪切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处理。同时,将几期数据首先进行非监督分类,在聚类、融合之后,把432、743的波段进行对比,总结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的方式的转变。最后,在影像上将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较大的区域和土地利用方式较模糊的区域在arcmap中通过截图截出来,方便以后实地考察进行验证。 3、实地踏勘(GPS定点)我们主要的踏勘路线是10月30日:路线行程是歌乐山一带的山洞→林园→歌乐山镇场镇。10月31日:路线行程是井口→中梁镇→歌乐山。11月6日:主要路线是回龙坝镇→土主镇→陈家桥镇。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用gps记录下我们踏勘的点,用单反相机拍下周围的景观,方便回去后和遥感影像进行对比。 4、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在确定了基本的土地利用类型后,我们还进行了农村访谈。对于我们不确定的点我们还向当地的农民打听,进行确认。同时,我们还询问了他们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以及给他们造成的影响,和农民们的谈话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信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目的在于弄清沙坪坝区的土地利用模式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从根本上创新出最适宜的土地利用模式 基本思路:搜集并分析研究区的遥感影像,选择典型区域进行参与式农村评估,并进行GPS定位。 对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 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调研,对研究样区的产业结构、经济收入等数据量化分析,得出最终的结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以“城乡统筹”为切入点,通过对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关系,分析土地利用模式的社会经济动因,将政府、居民以及社会经济需求融入到土地利用模式的动态反馈动态分析框架中。 2、借用GIS作为研究方法,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模式的变化动因做出解释,构建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的适合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帮助解决重庆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矛盾,提出改善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方法,积极响应重庆市“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等重要政策。

学术论文摘要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为保红线,促发展,落实新农村建设和户籍新政,统筹城乡建设用地,改善农村居住与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协调“吃饭、建设与生态保护”三者间的矛盾,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经济发展有保障,农民生活得到提高”目标的顺利实现。我组成员以重庆市沙坪坝地区为例,通过运用GIS、Arciew、Erdas等软件工具对该地区80年代至今的影像图片处理解译分析和土地进几年的利用变化情况研究得出沙坪地区的土地利用的各种模式及其形成动因和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该地区的今后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得参考指示,使其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解决日益严重的城乡土地利用矛盾问题,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典范效应,推动全国的五个统筹发展,促进社会的快速大力进步。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经鉴定,该小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遥感影像处理解译技术,野外踏勘GPS导航定位导点技术,ps技术,数据处理技术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城乡结合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在1936年提出,随后世界各国许多学者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中将这一理论渐渐充实更新。到21世纪当世界城市化水平陆续走上稳定的发展道路后,迫于城市发展用地和生活保障耕地的矛盾,关于城乡结合部的研究不断更新走上一个个更高的研究平台。此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目标,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中国家中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能在已有的“旧城乡结合部”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以更大化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来解决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同时对尚未开发却有待开发利用的地区在已有的经验上精心规划利用。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化发展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能充分吸收其他各国对该部分规划利用的教训,认真设计规划城市发展的方向,以在保证最大化利用有限空间资源的上推进城市化得快速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1990年到2002年随着我国城市化以平均每年1.68%的增长率水平从18.96%增长到39.10%,在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城乡结合部所呈现出的问题也逐步推到了世人面前,引起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至今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得成就,但仍局限于城乡结合部面上的宏观研究,缺乏典型的、微观的研究,研究深度与具体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联系,这样才能充分将研究成果更好的转化为城市化发展的导航标。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