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河北省农民能源使用状况与农村能源问题实证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作品是在纵观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河北现状,借助于河北省统计局第二次农业普查所获得的数据针对河北省各地市农村能源使用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
详细介绍:
本作品是在纵观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河北现状,借助于河北省统计局第二次农业普查所获得的数据针对河北省各地市农村能源使用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其实证过程主要从农民生活能源使用状况和生产能源使用状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河北省农民能源使用状况的总体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接着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河北省11个地区的农民能源使用状况及差异,并从数据和各市市情出发,找出了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河北省农村能源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研究。 通过本作品,可以看到随着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能源的使用状况在日益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仍旧非常尖锐。因此,研究农村能源问题,解决农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届专家学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河北省实际,放眼世界寻求一条有利于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能源科学发展道路。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加强对农民的能源使用状况的关注,研究农村能源问题,解决农民生活、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具体建议。 基本思路:首先从河北省农民能源使用状况的总体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接着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河北省农民能源使用状况、差异,并找出了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河北省农村能源问题进行战略性研究。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通过《河北省农民能源使用状况与农村能源问题实证研究》,可以看到河北省农民能源的使用状况在日益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仍旧非常尖锐,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届专家学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河北省实际,放眼世界寻求一条有利于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能源科学发展道路。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长,能源与农村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也会日益突出。因此与时俱进的加强对农民的能源使用状况的关注,研究农村能源问题,解决农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

作品摘要

随着河北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对能源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能源与农村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矛盾也会日益突出。因此与时俱进的加强对农民的能源使用状况的关注,研究农村能源问题,解决农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问题,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该作品是在纵观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河北现状,借助河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所得数据针对河北省各地市农村能源使用状况进行的实证研究。 实证过程主要从农民生活能源使用状况和生产能源使用状况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河北省农民能源使用状况的总体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接着利用因子分析的原理,重点研究了河北省11个地区的农民能源使用状况及差异,并从数据和各市市情出发,找出了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河北省农村能源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研究。 通过该作品,可以看到河北省农民能源的使用状况在日益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仍旧非常尖锐,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届专家学者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立足河北省实际,放眼世界寻求一条有利于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能源科学发展道路。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08年河北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省级研究课题三等奖 2009年河北省挑战杯“特等奖” 2009年本校校园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数据来源:河北省统计局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 检索目录: [1]张丽娜.重庆市农村能源供需分析及其政策研究.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 [2]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3]陈旭红,屈驳韵,李春林.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因素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 [4]杭雷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7 [5]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6]李春林等.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7]邓可蕴.中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8]董少广, 王淮海. 我国能源结构与资源利用效率分析[N]. 中国信息报,2006 [9] Wamukonya L.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ree rural Kenyan households-a survey. Biomass and Bioenergy.1995 [10]Catania P. China’s rural energy system and management. Applied Energy. 1999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对于农户能源利用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个70世纪年代,最初关注于农村生物质能消费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实现林业资源的最优供应来减轻生物质能源采集和消费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De Montalembert和Clement,1983)。但到20世纪80和90年代,人们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发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生物质能源采集对森林资源的影响非常复杂,总体上并没有对林业资源利用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Dewees,1989)。为解决薪柴问题的薪炭林建设、节能技术的推广政策,对于特定的居民来讲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好(RWEDP,1997;Chen等,2006)。此后的研究较多的开始关注引起能源消费结构转变的经济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家庭经济财富、受教育程度及非农就业等方面的因素。 国内对于影响农村家庭能源选择因素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在农村能源项目的评价方面,戴林和李子奈(2001)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将农村能源项目效益评价分为综合经济效果评价、能源效果评价、环境效果评价等,并认为农村能源的效益具有分散性、社会性、对社会经济综合指标影响不显著等特征,根据这些指标做出了项目可推广性评价的构想。对于家庭能源的研究主要针对家庭能源消费水平,分析了影响能源需求和收入等之间的关系,如王效华和冯祯民(2001)的研究表明人均有效热与人均收入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人均有效热与年均气温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年均气温的升高,人均有效能需求减少人均电力消费与人均收入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商品能源比例与人均收入和年均气温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另外,有研究通过农户数据分析得到贫困农户能源使用和贫困缓解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新能源的引入减少了收集生物质能源的时间,农户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产生收入的活动上,从而打破能源和贫困的“恶行循环”(丁士军等,2002)。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