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实证分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本文采用案例实证分析、实地访谈、数据回归等多样化论证手段,以北疆阿勒泰地区金融生态变迁为研究主线,深刻解析了金融生态相关衡量指标,并作相应的回归模型。通过实地走访,寻出阿勒泰农牧地区金融供给、需求、金融环境等金融生态根本性问题。在借鉴美国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和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基础上,以新疆大开发农业援疆项目为着力点,提出如建立保险与农贷相结合的新型贷款模式等优化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的路径。
详细介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生态作为金融生态体系的一部分,和农牧地区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牧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但新疆的发展现状表明,资金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农牧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新疆农牧地区的金融生态与农牧地区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制约农民地区金融生态的良性循环发展。金融机构内在盈利能力不足、管理上缺位越位、涉农有效金融产品匮乏、政策金融政府“埋单”、资金“非农化”严重、不良贷款率和违约风险高、政策与法制环境不健全、调节主体多元化等问题亟待我们解决。负有支农、扶农重任的农村信用社和政策性银行,其“下乡”由来已久,为“三农”经济的发展提供过重大支持。然而,新疆农牧经济的弱势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农牧民的贫困状态依然存在。因此深入探究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的改善以促进农民地区经济发展是核心,解决问题和寻找优化发展路径是关键。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基于目前新疆农牧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通过对北疆阿勒泰地区的实地调研和两年多的跟踪分析,在运用模型和回归分析基础上,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通过量化新疆农牧业发展具体指标,寻找新疆农牧业发展问题的根源,在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农村金融生态发展经验,提出构建和优化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的对策建议。 本作品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对国内外农村金融生态研究的动态评析,同时对金融生态的概念作出界定。第二章以北疆阿勒泰地区的金融生态发展为例,探析北疆农牧金融生态的变迁历程和发展现状。第三章在对阿勒泰农牧金融生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评定指标体系和回归模型,做出实证分析和评价;第四章分析美国与孟加拉国的金融生态组织体系,列出对北疆的可借鉴之处。第五章针对北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作品图片

  • 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实证分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 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实证分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 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实证分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 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实证分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 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实证分析与优化路径探析——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以北疆阿勒泰为调研样本,针对调研中农牧经济和金融生态发展的突出问题,旨在提出新疆农牧金融生态优化路径,希望能以点带面,为西北农牧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建设性参考价值。基本思路:采用实地访谈等多样化论证手段,以北疆阿勒泰金融生态变迁为研究主线,深刻解析金融生态相关衡量指标,作相关回归模型。借鉴美国和孟加拉农村金融生态,以新疆大开发农业援疆项目为着力点,提出优化新疆农牧金融生态路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通过问卷调查、农户访谈、两年跟踪研究,运用金融生态评价指标、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数据真实可靠,推理客观到位。先进性: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金融生态评价指标、回归模型等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得出其因果关系。独特之处:构建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回归模型,以实地调研获可靠数据;两大创新点:提出建立保险与农贷相结合的新型放贷模式,创建农牧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利益联动和“互哺”机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是一个可以运用于实践的课题作品,本作品中的研究结果和对策建议可以运用于实践,其操作性比较强,而且金融机构和农牧民都可以从中受益。 2.作品的现实指导意义对于目前新疆较为落后的农牧地区,本作品中的对策可操作性强,实践性较大,特别是在国家援疆的大背景下,我们对农牧地区金融生态运行机制的研究将具有更深层次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品摘要

新疆农牧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资金缺乏业已成为“瓶颈”,金融生态与农牧地区经济发展失调,成为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主要制约。本文以北疆阿勒泰地区为调研样本,通过对其农牧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互动的实证分析,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旨在提出新疆农牧地区金融生态的优化路径。首先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农牧地区金融生态存在的问题如下:外在经济发展缓慢、金融机构内在盈利能力不足、涉农有效金融产品匮乏、政策金融政府“埋单”、资金“非农化”严重、不良贷款率和违约风险高、政策与法制环境不健全。其次运用量化金融生态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实证手段,客观分析了农牧业本身的收益风险特性、金融机构自身的理性选择、行政体制干预不当、法律滞后等内外制约性因素,从而找到金融生态不良的症结所在。最后课题提出了在新疆大开发的挑战和机遇下,建立保险与农牧业贷款相结合的新型贷款模式、创建农牧经济与农牧地区金融机构的利益联动和“互哺”机制,并以此为创新点,衍生出放宽小额信贷制度,完善农牧业保险,规范民间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银行和新型金融机构并存等优化路径。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自治区级奖以及本校科研课题优秀奖

参考文献

1.艾明路,《小额贷款与缓解贫困》[M],北京:科学经济出版社,2000.01 2.刘文璞,《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小额信贷十年》,2005.08 3.许仲举,《我国金融脆弱性的诠释及控制对策》[J],《商业时代》,2009.11 4.汪三贵,《中国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 5.顾天佑,《浅析我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基础环节》[J],《当代经济》,2003.04 6.刘文璞,《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C],《中国小额信贷十年》,2007.03 7.徐明峰,《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的方向和重点》[J],《消费导刊》, 2008.02 8.安毅,《美国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金融改革》[J],《财经科学》,2009.04 9.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5.02 10.高永进,《金融危机反思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深化》[J],《当代财经》,2009.0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自发组织和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学者研究概述徐诺金(2005)在这一研究领域是领军人物,他深刻剖析了自然生态与金融生态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对比解析了自然 生态与金融生态的联系及区别,从多个角度评估了当前我国的金融生态状况,提出改善我国金融生态的路径选择。在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方面,林永军(2005)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建设存在系统缺陷,表现在金融生态主体发育不完善、各子系统发展严重失衡、金融生态圈对内对外开放不协调及金融生态圈外部环境欠佳。农村金融需求方面,温铁军(2007)提出应发展以农户为主题的资金互助组织、培育以社区为单位的村级合作金融机构。韩俊(2007)提出农户的金融需求主要为存款、贷款、保险等方面,以小额借款为主,大多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实现,借款用途多样化,贷款需求无法满足。影响金融生态建设因素方面,徐诺金(2005)从多方面解析了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的影响因素,指出一个良好的政治有利于农村金融生态的结构优化、功能强化和生产力提高。反之,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环境的不利变化,会影响到农村金融生态平衡的影响。 2、国外学者研究概述 Franz(1998)提出放松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对于金融组织坚持效率优先和诚信为本,根据监管程序进行金融服务的设计。Wenner(2007)认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匮乏源于较高的信用风险,农业自身的弱质性以及对商品价格的强依赖性,使得金融机构缺乏放贷的积极性,应采取措施对信用进行评估,通过组合和多样化策略寻求最有效的借款者,建立组合机制,将风险控制在机构承受范围内,目前风险转换工具较少得到应用,多数只是用于改善现状。Jacob(1998)认为政府采用信用补贴来促进农村发展,这些很少能提高农户收入、改变贫困,并导致一种误解认为农村信用是不盈利的。为农村金融市场构建有效地法制、政策环境,减少市场失效,通过规划实现项目的自身持续发展,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低收入的百万农户,采用简单、创新、大规模复制技术可为金融机构带来高额的收益。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