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新路径的调查分析--以##省##县新妇女学校为例
小类:
教育
简介:
本调查以“新妇女学校”为个案,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新妇女学校”的办学现状、办学效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同时,作品在一定层面上揭示了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现状,对我国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实践有所裨益。
详细介绍:
加大对农村妇女教育的培训力度与深度,提高她们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推动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化,激发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实现社会公平,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县委、县政府和县妇联开创性地成立“新妇女学校”,以“新农村、新女性、新思想、新作为”为目标,针对该县农村妇女大力开展免费的妇女综合素质教育和种养技能培训。 本调查以“新妇女学校”为个案,从教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新妇女学校”的办学现状、办学效果、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同时,作品在一定层面上揭示了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现状,对我国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实践有所裨益。

作品图片

  • 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新路径的调查分析--以##省##县新妇女学校为例
  • 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新路径的调查分析--以##省##县新妇女学校为例
  • 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新路径的调查分析--以##省##县新妇女学校为例
  • 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新路径的调查分析--以##省##县新妇女学校为例
  • 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新路径的调查分析--以##省##县新妇女学校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对“新妇女学校”的跟踪调查,揭示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的现状,总结和推广妇女学校的办学经验,以期对我国农村妇女教育实践有所贡献。 基本思路:选取##县“新妇女学校”为调查切入点,采取问卷、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调查龙南县“新妇女学校”的基本情况。并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视角对农村妇女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新妇女学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和先进性:本调查报告立足于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具体的案例分析,借鉴社会性别的妇女教育理论,分析农村妇女继续教育问题,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独特之处:作品选取##省##县“新妇女学校”作为调查重点,在掌握第一手田野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总结创办经验并提出切合##县县情的办学建议,是对农村妇女继续教育理论的实证调查和实践检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女性发展理论从妇女参与发展到社会性别与发展日益成熟,但在农村妇女教育方面的理论却显得薄弱。##省##县“新妇女学校”是##省第一家针对农村妇女创办的继续教育学校,它的创办对##省乃至全国的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因此对“新妇女学校”的跟踪调查有助于充实农村妇女教育方面的理论、总结和推广办学经验,进而试图提炼出一个“新妇女学校”模式,以期对我国农村妇女教育实践有所贡献。

作品摘要

加强农村成人的文化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新妇女学校”的调查,初步掌握了##省##县近年来农村妇女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情况 ,并对新妇女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县未来农村妇女继续教育发展的相关对策。基于##县的调查经验,笔者提出了关于全国农村妇女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对策与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黄济、郭齐宗.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3]沈亦斐.被构建的女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杨昌勇、郑淮著.教育社会学[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5]马元曦主编.社会性别与发展论文集[M].三联书店出版,2000. [6]罗叶青、任征.农村成人文化教育调查报告[J].成人教育.2010.09. [7]苏枝枝.关于大力发展农村妇女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8.05. [8]刘雅丽.发展我国农村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04. [9]吴红.美国农村继续教育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 [10]单艺斌.妇女教育地位的内涵与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6月. [11]杨秀珊. 继续教育与提高素质[J]. 继续教育研究,2005年第2期. [12]潘懋元 、方晓. 中国继续教育的现状[J].中国知网CNKI数字图书馆.

调查方式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与社会学问卷调查方法。如访谈法 文献法 问卷法 参与观察法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笔者经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对继续教育的研究大多关注其理论支撑、教育成果的回顾与展望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对农村继续教育则侧重于扫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研究;对妇女教育、尤其是农村妇女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 有关于妇女继续教育的理论支撑,国内外都有大量的专著和论文发表。如徐辉的《试析西方教育理论中女性主义思潮》,该文从女性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女权主义运动入手,分析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的女性主义和批判的女性主义,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了女性主义教育富有个性的研究对象、鲜明的研究主题和独特的研究视角,最后,展望了女性主义教育的前景。相关专著则可以参考沈亦斐的《被构建的女性》,作者认为,农村妇女继续教育大力号召在教育领域消除性别意识和城乡差异,利用社会性别与发展(GAD)中的教育赋权在教育领域加强女性教育,尽量消弭因性别歧视和城乡差异而遗留下来的女性发展危机。 90年代初,潘懋元和方晓发表了《中国继续教育的现状》,文章开篇便讨论了各国对“继续教育”的定义,同时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继续教育”的科学定义 ,并粗略的划分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阶段,接着该文着重讨论了我国继续教育的主要类型和方式。2005年,杨秀珊在《继续教育研究》上发表《继续教育与提高素质》一文,该文花大量篇幅论述了继续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此外,赵天益(1993)、龙德章(2005)等人也发表过相关论述。 至于有关农村继续教育,尤其是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方面的论文和著作鲜有发表。如刘雅丽《发展我国农村继续的对策研》和刘明伟等人的《城镇社区妇女继续教育的探讨》可视为该领域的难得的代表作,但两篇文章在农村妇女教育方面却吝惜笔墨。陈逖先在《论继续教育的定义及妇女继续教育的途径和发展》一文中继续探讨了我国继续教育的定义和发展阶段的划分,作者在文章结束部分针对河北省现状提出了继续教育的作用和今后计划。该文是作者参加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继续教育——适应妇女需要地区研讨会》,在会议上宣读的论文。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文中大力呼吁加强农村妇女继续教育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但是该文发表时间较早且缺乏田野调查的支撑和具体的案例分析,因而,在指导实践工作上缺乏说服力和针对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