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以山东Q校(新校区)为例
小类:
教育
简介:
课题组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这一主线,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同时,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综合研究。课题组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进行实证调查,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开展量化研究;同时结合山东Q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的有利条件开展个案研究。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找出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措施。
详细介绍: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涉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在梳理学术史的基础上,通过对山东Q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2005年新的方案颁布以后,在党中央和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效果、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效果总体上与课程开课宗旨相吻合,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给予了课程肯定评价。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是教育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学生兴趣有待提高,教师境地相对尴尬。为此,我们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实施分层教学、探索理论教授方式的多元化、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综合性考核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最后,我们认为全方位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需从以上各方面入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指导作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品图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以山东Q校(新校区)为例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以山东Q校(新校区)为例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调查——以山东Q校(新校区)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在界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概念和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为主线,以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和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的重要讲话为根据,以山东Q校(新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考察为实证对象,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总结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基本经验,为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建设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进行有益的探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在当前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机遇,但也面临挑战。我们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这一主线,围绕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实现研究思路的创新;通过对Q校的实证研究,通过课程设置目标与学生“三观”现状的对比来测量其实效性,实现研究内容的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同时,运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对课题进行综合研究,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分析多局限于宏观角度和理论层面。本课题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Q校(新校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进行个案研究,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其实效性的措施,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配置、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同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提供有益探讨。

作品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心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指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功能和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通过对山东Q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效果总体上与课程开课宗旨相吻合,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给予了课程肯定评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是教育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学生兴趣有待提高,教师境地相对尴尬。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实施分层教学、探索理论教授方式的多元化、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综合性考核方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总之,我们要从以上各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合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山东Q校2010年度大学生科技学术立项工作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5. [2] 朱云生、熊礼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效用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21. [3] 王贤卿:《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特点与路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1. [4]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学处:《2007年各地各高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设情况的有关报告》 2007年10月. [5] 顾海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9. [6] 张耀灿、曹清燕:《建国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思想理论教育》 2009,9. 等等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尽管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十分重视,但实践中的效果与党中央的要求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这个问题引起了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在中国期刊网2005—2009的相关期刊上,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记录共有805条;在百度上的相关网页约929,000篇。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现状研究,如王永章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中认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是大学生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错位,环境的变化与教学内容滞后的矛盾,教学效果期待与教学方法僵化的矛盾,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角戏”与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角戏”的矛盾。关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研究,如孙镇平在《当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思考》中提出要发掘学生兴趣点,积极推动“四贴近”;开发多元化资源,努力做到“三结合”;占领教育主阵地,力求做到“两保证”;坚持以学生为本,厉行治校“一落实”。 从总体上看,学术界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研究,尤其是在实效性的对策问题上,学者们既有宏观上的总体研究,又有不同视角的具体展开,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但从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这一目标来看,这些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视角单一,很多研究仅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考核评价等某一方面研究;二是在对策的研究上,宏观的原则性研究较多,实际可操作性的研究相对匮乏,一些研究仍停留在“纸上谈兵” 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研究现状表明,对这一问题仍然具有进一步深入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实践探索研究的紧迫性。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