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调查分析
小类:
管理
简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宗教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使宗教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效益,应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与保护。调查团队赴南昌、九江、樟树、鹰潭、上饶进行了实地调研,回收有效问卷578份,进行重点访谈200余次,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对宗教旅游相关政策、保护措施、消费者偏好等调查,具体研究了该区域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详细介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宗教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使宗教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效益,应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开发与保护。 调查团队赴南昌、九江、樟树、鹰潭、上饶进行了实地调研,回收有效问卷578份,进行重点访谈200余次,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通过对宗教旅游相关政策、保护措施、消费者偏好等调查,具体研究了该区域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宗教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分析:总体规划不系统、相关政策不完善、协调机制不顺畅、措施手段不成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对策建议: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制定开发与保护规划;完善法规政策条例,厘清各职能部门职责;优化管理协调机制,明确职能与责任划分;落实国家宗教政策,促进宗教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

作品图片

  • 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调查分析
  • 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调查分析
  • 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调查分析
  • 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调查分析
  • 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调查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了解江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营运管理及保护的现状,发现在对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根据全国其他地区宗教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典型案例,结合江西省自身的资源状况,提出开发和保护江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的政策建议及可行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在对国内同类课题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社会调研。对南昌佑民寺、西山万寿宫、九江东林寺、仙人洞、宜春閤皂山、鹰潭天师府、上饶葛仙观、南岩寺等宗教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大量资料和数据。继而,根据调研结果,作品对宗教旅游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作品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应用价值:深入研究江西宗教旅游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为全面提升宗教旅游产业水平,综合发挥宗教旅游产业功能,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2.现实意义:合理地开发和建设江西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开拓新的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客人前来游览和学术考察交流,有利于宗教文化的保护、传播、交流和发展。

作品摘要

宗教与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宗教资源与现代旅游的结合产生了宗教旅游。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股宗教旅游热,旅游者包括宗教信众及非宗教信徒,且游客组成也极其广泛,涉及各个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和职业。发展利用好江西的宗教旅游资源,形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本调研报告,以理论依据为基础,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加上调研组的具体调查的材料和数据,科学地分析了江西省宗教旅游业发展的思想动向、发展趋势和整体意识,通过对宗教旅游景点的分布与现状、消费者对宗教旅游资源的偏好的深入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江西的宗教旅游资源隐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而目前江西省的宗教旅游市场还不够成熟,在管理、规划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得众多有潜力的消费者还没有被挖掘出来。并向江西省宗教管理部门提供了宗教旅游业在全市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我们期待这项调研报告能够引起宗教文化发展以及旅游相关部门的关注,为这个特殊市场的今后发展提供建议与帮助。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蔡飞、朱平、杨婵荣:《浅议庐山宗教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J],《科技广场》,2009(8)。 [2] 陈荣富、周敏慧:《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宗教文化旅游事业》[J],《江西社会科学》,2001(9)。 [3] 丁新艳:《浅析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J],《沧桑》,2007(3)。 [4] 黄细嘉、陈志军:《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J],《宗教学研究》,2008(4)。 [5] 纪丽华、胡勇兵:《江西宗教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0(3) [6] 金虹:《浅析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J],《科技资讯》,2010(22)。 [7] 梁明珠:《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原理、案例》[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8] 罗福源:《我国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社会科学家》[J],2004(1)。 [9] 沈祖祥:《中国宗教旅游》[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10] 田勇:《江西佛教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J],《江西社会科学》,1999。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集体组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陈荣富、周敏慧(2001)认为宗教文化旅游具有“生命力长久,客源稳定、复游率高、市场面广泛,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对旅游者的文化修养素质要求较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独一无二”等特点。丁新艳(2007)分析了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包括:宗教教义的哲理性、道德观对现代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宗教文化所包含的众多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宗教仪式和宗教音乐的神秘性吸引人们探奇求知;宗教名山的清幽性满足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罗福源(2004)提出了我国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政府适当运用财政扶持宗教文化旅游的开发;确立宗教旅游资源现代管理制度;积极、有效地处理宗教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目的、有秩序的综合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注重宗教文化旅游的文化价值。 二、国外研究现状:尽管宗教旅游作为传统的旅游方式,早已被人们所熟悉,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学界才开始对宗教旅游进行研究。早期的宗教旅游研究主要涉及宗教朝圣与大众旅游关系的社会学分析,旅游发展与目的地宗教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等方面的内容。如社会学家特纳(Turners,1973;1978)就认为,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的一种“通过仪式”,象征着人类的精神文化寻根。20世纪90年代,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还结合旅游者的自身特征如教育、宗教信仰、年龄、职业等所体现出来的旅游偏好进行研究,如Walsh(1986)Heritage,Shoemaker(1989),Lieus(1994)。进入21世纪,有关宗教旅游研究的学术著作开始涌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瑞泽和墨菲(Raj&Morpeth,2007)主编的《宗教旅游与朝圣节庆管理》一书,该书收集了许多学者关于宗教旅游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宗教与旅游的关系、宗教旅游的全球化、宗教旅游者的动机、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宗教遗产地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是此领域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各学者大都仅仅从经济学、社会学、旅游学、地理学、心理学或管理学等单一方面入手。一是研究的角度过于单一,缺乏全方位的思考;二是没能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我们此次课题研究的特点在于通过抽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有关信息,然后建立模型,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深入剖析江西省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在调查的结果之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