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以花都狮岭皮具产业为例
小类:
经济
简介:
传统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在其创新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制约因素,只有通过创新网络功能的发挥,才能使得传统产业集群中的创新主体——中小企业走出创新的困境,并最终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以小见大、知微见著”,结合对狮岭皮革皮具这一传统产业集群的具体案例研究,剖析其创新网络的发展、完善及功能的发挥过程,以此为本课题研究中所提出的创新网络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方法提供实证支撑。
详细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传统产业集群。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异军突起,已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厂、传统的的制造业基地。近年,随着经济和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集群出现了贸易量萎缩、内部恶性竞争、资金和人才匮乏等现象,导致了集群的衰退。珠三角传统产业靠低成本维系的竞争力越来越小,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此大背景下,以花都狮岭镇的皮具产业为例,探讨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集群创新网络视角出发,探讨狮岭皮具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的方向与模式。以此为例,为国内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与参考。由点到面,旨在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创新网络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经过金融海啸之后,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通过本次课题研究,从而为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形成提出合理建议,最终将传统产业升级优化。 思路:本研究小组遵循从机制到结构、纵横向关系与行为的研究框架,应用网络结构测度的量化方法,抓住正式创新网络的层次:企业间的核心网络、五大结点的辅助网络,对传统产业集群(狮岭皮具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进行有效解构和分析。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本课题是基于128份商家问卷调查和118份企业问卷调查,2个典型企业的访谈,同时到圣大物流公司进行走访,到花都区统计局获取狮岭产值。 先进性:通过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等定量手段,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 创新点:以往对传统产业升级和创新的研究基于宏观视角,缺乏典型的企业调研和案例分析。本研究针对其缺点,深入到企业层面,从集群创新网络视角切入,力图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有所突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十二五”规划再次明确和强调调整产业结构,似乎传统产业成为了落后的“代名词”。传统产业应该如何将产业升级优化,焕发新的活力而避免走向衰落,在国内,学术界还缺少全方位的研究。因此,我们选取花都狮岭镇皮具产业为例子,从集群创新网络视角出发,探讨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策略,旨在为国内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创新网络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作品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传统产业集群。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异军突起,已成为著名的世界工厂、传统的的制造业基地。近年,随着经济和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集群出现了贸易量萎缩、内部恶性竞争、资金和人才匮乏等现象,导致了集群的衰退。珠三角传统产业靠低成本维系的竞争力越来越小,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此大背景下,以花都狮岭镇的皮具产业为例,探讨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集群创新网络视角出发,探讨狮岭皮具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的方向与模式。以此为例,为国内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与参考。由点到面,旨在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创新网络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本作品于2011年3月荣获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州大学校赛一等奖 本作品于2011年5月荣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M],1999 [2]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M],1999 [3] 童听,王缉慈.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地创新网络[M],2000 [4] 王大洲.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治理—美国硅谷的创新网络及其启示[M],2001 [5] 基于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研究.[D].2006,(9) [6] 雷如桥,陈继祥.纺织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形成演化机理研究[M],2005 [7] 魏江.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M],2003 [8] 何秀玲,熊义杰.关于产业集群内的创新网络形成的动因分析 [M],2004 [9] 魏旭.集群式创新的社会资本优势分析[M],2003 [10] 张永安,付韬.焦点企业核型结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演进模型问题及对策研究[J].软科学,2010:02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图片和照片、书报刊物、统计报表、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对创新网络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界定了交易费用分析法,提出在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科层制组织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性组织。从区域经济学研究来看,Camagni首次指出区域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环境两个概念的区别。AndreasPyka和 GunterKuppers对组织间的创新网络进行了前沿性地探讨。 国内学者从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对创新网络进行研究,研究较多的是区域创新网络。《中关村创新网络的分析》(1997)揭示了北京中关村地区初步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说明了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盖文启、王缉慈通过探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并结合实例,来总结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技术创新型发展模式;二人还着重阐明区域创新网络对高新区内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童听、王缉慈以深圳和东莞为例,探讨在全球化生产的背景下,新兴制造业集聚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和方向。王大洲等从创新治理的观点出发,具体分析了美国硅谷的创新网络及其历史形成。 国外以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对区域创新网络和组织间的创新网络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不够深入,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仍在发展之中。而国内创新网络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对其实质性和系统性进行研究,缺乏产业层面上的创新网络的研究,尤其是在创新全球化的条件下,如何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加强对创新网络的原创性研究将是今后一个重要课题。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2006年以及之前,国内对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也是少之又少,主要有雷如桥、陈继祥从正式的经济网络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两个方面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机理。魏江对小企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魏旭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探讨集群式创新模式的效率,分析了集群式创新的社会资本优势。从2007年至今,一共有48章文章发表,根据2010年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的主题包括: 1、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概念、特征、结构、组成要素、运行机制、功能、作用、分析现状与问题,提出政策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 2、对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个案分析,揭示了其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前因后果,特别是技术创新试点省市的经验总结。 3、使用系统理论建立模型,并运用仿真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集群创新网络不同方面进行模拟研究。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