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后续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小类:
管理
简介:
本课题以四川地震灾区援建学校的后续管理为研究对象,具体从学校对硬件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对教职工的管理三方面来探讨学校的后续管理现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援建的灾区学校硬件水平提升很大,城乡教育资源朝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学校的管理趋于宽松化,应急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同时管理成本急剧上升,部分硬件设施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对学生和老师的管理日益复杂化等。进而我们从管理学、公共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详细介绍:
自汶川大地震以来,地震灾区教育的重建与发展的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促进灾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课题选定以四川地震灾区援建学校的后续管理为研究对象,具体从学校对硬件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对教职工的管理三方面来探讨学校的后续管理现状,通过前期相关文献案例研究及后期实地的调研。我们发现援建的灾区学校硬件水平提升很大,城乡教育资源朝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学校的管理趋于宽松化,应急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同时管理成本急剧上升,部分硬件设施的设计规划不合理、部分设施质量控制还不够、部分硬件设施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对学生和老师的管理日益复杂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灾区教育持续性的发展。通过对国外灾后教育重建的案例及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的研究,进而我们从管理学、公共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认为可充分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如增强学校管理自主性;将校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及加强城乡资源整合,实现均衡发展等建议。尽管学校的硬件水平提升了三四十年,但是只有对学校的管理提升了,才能真正的促进灾区教育持续性的健康的发展。

作品图片

  • 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后续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 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后续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 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后续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 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后续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 5.12地震灾区援建学校后续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促进灾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深入了解灾后学校管理现状,本文首先以文献资料为基础,整理四川地震灾区学校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文献,并结合国内外灾后教育重建的经验及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然后从对硬件设施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教职工的管理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并利用灾后学校管理理论、公共经济学相关知识、国内外学校管理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及援建前后的对比,提出相关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在选题方面,紧密结合现实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通过对学校管理进行操作性定义后,从对硬件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及对教职工的管理三方面入手。 (3)在调研地点选取上,我们前往了汶川、北川等重灾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4)采用对比分析法,如地震前后学校的管理对比,城乡之间学校管理的对比。 (5)在分析角度上,我们从管理学维度上出发,结合公共管理及公共经济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该问题,可以了解到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中教育援建项目的后续管理现状,如教育教学的软硬件搭配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更好的为灾区人民服务。还有利于号召大家对灾区教育发展的持续关注。通过我们的调研宣传,有利于重新引起人们对灾区教育发展的关注,有利于号召更多的大学生投身西部,为灾区教育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作品摘要

5.12大地震,给灾区教育系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仅摧毁了大量的灾区学校,更是破坏了灾区的教育结构。经过重建,灾区学校在硬件方面前进了几十年,但是要真正地促进灾区教育跨越式发展,还必须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正是基于此,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运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从灾区学校对硬件设施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对教职工的管理三方面着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援建的灾区学校硬件水平提升很大,城乡教育资源朝着更均衡的方向发展,学校的管理趋于宽松化,应急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同时管理成本急剧上升,部分硬件设施的设计规划不合理、部分设施质量控制还不够、部分硬件设施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对学生和老师的管理日益复杂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持续发展,因此通过对国外灾后教育重建的案例及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的研究,提出了增强学校管理自主性;将校本管理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的作用及加强城乡资源整合,实现均衡发展等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李松林. 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2]李松林,燕学敏. 地震后灾区学校重建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9(4) [3]刘继清,李洺. 灾后教育:发展性重建的战略构想[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8(11) [4]林宪德. 反省与对话:921 震灾“新校园运动”的回顾与前瞻[M].台北:建筑改革出版社,2006 [5]曾国华,汪再兴. 美国教育对卡特里娜飓风的“连锁反应”[J].世界教育信息,2005(5) [6]田晓虹. 阪神地震后重建给我们的启示[J].社会观察,2008(7) [7]刘茜,冯文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研究[J].实践与探索,2010(9) [8]赵中建.近年来美国学校管理改革述评[J].教育研究,2001(5) [9] ]Joseph Murphy &Lynn G. Beck,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as School Reform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may,1995. [10] Office of Education Research, School- Based Management, Consumer Guide, January 1993.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自5.12大地震以来,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而国内学者对灾区教育重建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国内对于震后教育重建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对灾区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如朱蕾(2009)的《 灾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康复教育的必要性探析》。文章从学生个人、教师以及灾区中小学心理长远发展三方面来分析了开展心理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司徒明镜、张毅等(2009)在《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通过长处与困难问卷(学生版)等探讨了5.12地震灾区11~16岁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创伤后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依据。②对地震灾区教育重建的思考及对策。首先它包括国内外教育重建对地震灾区的教育重建的启示。如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李松林(2008)研究的《我国台湾及美国和日本灾后学校重建的启示》,该文就介绍了台湾、美国及日本的一些灾后重建的优秀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震后教育重建的对策。其次就是对教育重建的战略研究,如刘继青、李洺(2008)在《灾后教育:发展性重建的战略构想》中提出指出四川大地震后的教育重建是重塑教育模式的重要契机,为此我们需要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 相比之下,国外这方面的研究就处在了前列,他们处理相关问题的手段也更加成熟。如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为此美国政府推行了“特许学校”改革帮助学校恢复重建,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提升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因此日本政府与民间合作、互补,共同构建学校救助体系以确保学校的软硬件同步高速发展。 随着地震灾区教育硬件设施援建的结束,新的课题就摆在我们面前,对于如何利用好这些硬件资源,如何提高学校后续管理水平对于学校来说尤为迫切。我们希望通过对目前学校的后续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学校后续管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来解决灾区的后续管理问题。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