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微信中的那些电信元素

来源:36氪| tzb 发表于 2013.4.14| 点击数4406

我乐见大家集思广益,多多探讨。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微信类应用(Skype、Fring、Viber、Kik Messenger、WhatsApp、Talkbox、LINE、Kakao Talk)的从业者,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微信中的电信元素,展现时代变迁下互联网业务对传统电信业务的继承和融合。

首先,微信是个发消息的应用,完全 IP 化的消息发送功能把传统电信业务中走短信彩信网关和语音信箱服务器的 SMS(短信)、 MMS(彩信)和 VMS(语音信箱)业务替代了,这对运营商而言很痛苦,因为此消彼涨,这必然对运营商的 SMS、MMS、VMS 传统业务收入带来冲击。

其次,异步语音消息是对早先 PTT(Push To Talk)业务的继承和发扬,用户可以发起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语音消息。这类业务是对讲机的电信化,在中国叫做“一键通”,中国移动提供基于 GPRS 的 PTT 业务,而中国电信则提供基于 CDMA 1X 的 PTT 业务。传统的 PTT 业务的使用场景有限,主要用于即时调度,譬如执勤、安防、消防。微信的两款硬件——微信耳机和微信对讲机都是与这个功能相关的。


 

再次,微信引入了实时对讲,群组中的用户可以发起实时语音聊天,通过抢麦的方式做时序控制。这是对上述异步语音的创新。杭州微信车队就受益于实时对讲功能,能进行实时的语音交流,进行车辆调度和接送指派。

再次,微信真正在中国把二维码推动并使之流行起来了。现在用户看到丑陋的二维码,再也不会感到困惑了,而是立马拿起手机来“扫一扫”。二维码最早起源于日本,使用在物流与供应链上。但二维码真正在普通消费者中流行,还是拜日韩运营商所赐。在 Feature Phone 时代,极具创新性的日韩运营商创造了大量有趣而精妙的增值服务,很多服务都用到了二维码:电子票务、电子名片、移动广告、虚拟商店。二维码引入到中国之后,一直不温不火,加上当时山寨机的流行,用户无法使用劣质的摄像头拍摄二维码做模式识别。智能手机的流行,加上微信早期对“扫一扫”的大力推广,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了解、熟悉并习惯扫描二维码了。值得一提的是微信的二维码识别性能较好,偏斜的、残缺的二维码都能识别转码成功,这里要怒赞一下!

然后,微信公众号的自动回复功能把中国各运营商遗忘的 USSD 业务发扬到了极致。USSD 全文是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用户输入一些网络已预先设置好的字符串,发送给网络,网络会根据指令选择用户需要的服务。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中国运营商不支持 USSD ,话费查询、账单查询的自助服务完全可以通过 USSD 实现。或许中国运营商不想让完全免费的 USSD 影响短信、话音业务的发展吧。顺便说一句,肯尼亚运营商 Safaricom 就利用 USSD 运营了全世界最成功的移动支付服务 M-Pesa 。看看下面两张图,上图是电信业的 USSD 业务示意图,下图是微信中公众号的菜单截图,完全是同样的业务逻辑。微信最近在测试自定义菜单,只是把呈现方式做了调整和优化,万变不离其宗。


最后,微信公众号的商业模式是对电信业 SP 体系的复制和升华。我在这里卖个关子,留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阐述。

上面都是讲的微信对电信业务的借鉴、继承和发扬,我也顺便提一下电信业务对互联网业务的汲取和借鉴。微信这类的互联网消息应用能够查看联系人的状态,能够建立群组,并发送消息。电信业在 3GPP R5 中加入基于 IMS 的 PGM(Presence, Group and Messaging)业务,也算从善如流。

仔细研究一下微信这样一个优秀的互联网应用,不得不佩服项目组深厚的跨界积淀。互联网(OTT)与电信本不该是天敌,OTT 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流通管道和分发渠道。回望上述微信中的电信元素,你是否和我有着同样的心情?

文章作者常亮,源渡创投投资经理,新浪微博 @棠棣常亮 ,微信公众号 TMTGuru 。欢迎探讨交流。

 


上一条:你该读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下一条:Ev Williams的创业成功准则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