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就业地域(流向)选择的调查分析报告
小类:
社会
简介:
在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基础上,我们小组突破以往的思路,从大学生的视角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报告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因素入手,分析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考虑到上海和外省市生源在选择就业地区上存在的差异,专门针对外省市大学生的选择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基于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从大学生、学校以及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合理流动、理性选择就业地区的对策和建议。
详细介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小组突破以往的思路,从大学生的视角,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本报告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多所高校不同年级的2000多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报告主要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因素入手,分析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此外,考虑到上海生源和外省市生源在选择就业地区上存在的显著差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专门针对外省市大学生的选择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 对影响因素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西部地区在吸引大学就业方面总体处于劣势;一线城市虽然在吸引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城市生活的便利程度、保障不到位等;相比较而言,东部沿海城市则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在吸引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外省市(上海以外的生源)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竞争力。统计数据的分析还表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因素及其原因与平常的观点存在差异,比如,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虽然薪酬是第一要素,但是“生活成本”这个因素是他们很少考虑的,并且家庭收入越低越不考虑生活成本的问题,在一线城市实践时间越长,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学生的比例反而下降了,此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干部、职业技能、奖学金等),并不增加其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几率,说明这些学生的就业地区选择更加趋于理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大学生在不同地区的合理流动,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报告基于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从大学生、学校以及政府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合理流动、理性选择就业地区的对策和建议。

作品图片

  • 大学生就业地域(流向)选择的调查分析报告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我们希望在正确分析人才分布不均原因的情况下提出相应对策,使人才在区域上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人尽其才,达到最大的社会贡献力。 基本思路:首先针对大学生就业意愿以及地区选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据此设计了有关大学生就业意愿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大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毕业生对就业地域选择的的区别,最后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与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先进性:收集有关大学生就业地区的选择的相关数据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在几所高校进行调查。我们将这些问卷运用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类汇总,制作图表,进行对比。 独特之处:首先,我们小组突破传统思路,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其次,就对选择不同地域就业的大学生的个人特征进行分析,视角独特;最后,发现许多结论与平常人们所认为的并不相同,具有创新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就业指导政策,对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合理流动。 二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来吸引大学生,进而促进当地的发展。 三、可以进一步对大学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提供有益的建议 四、检验大学生就业选择中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和效率,对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建议。

作品摘要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有关专家学者们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小组突破以往的思路,从大学生的视角,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调查报告主要从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因素入手,分析这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影响。此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专门针对外省市大学生的选择进行了分类统计和对比分析。 对影响因素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西部地区在吸引大学就业方面总体处于劣势;一线城市虽然在吸引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城市生活的便利程度、保障不到位等;相比较而言,东部沿海城市则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在吸引大学生就业尤其是外省市(上海以外的生源)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竞争力。统计数据的分析还表明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因素及其原因与平常的观点存在差异。 研究报告基于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进一步从大学生、学校以及政府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合理流动、理性选择就业地区的对策和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内选拔获三等奖

参考文献

一、“德国之声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国高校降门槛 毕业学生就业难》 二、国家统计局关于各地区收入水平,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数等调查数据, 三、麦可思有关大学生就业流向的调查数据等 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五、周骏宇、李元平关于人口流动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六、中国期刊网(CNIK)的相关研究文献 七、杨伟国,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 八、黄安余,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劳动力市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九、付娜,我们不可以浮躁—大变革时代与我们的心态[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年; 十、姚裕群,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调查方式

问卷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德国之声网”的文章“中国高校降门槛,毕业学生就业难”,对大学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了分析;王燕等(2005)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周骏宇、李元平(2010a,2010b)关于人口流动视角以及二元经济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等,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地区选择的因素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