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福州市“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小类:
社会
简介: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处于由粗放型城市向节约型城市的转型中。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种问题凸现。因此,研究宜居城市的建设及其可持续性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对已被称为“宜居城市”的福州市展开调查,通过对福州市的调查,对福州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详细介绍: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正处于由粗放型城市向节约型城市的转型中。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种问题凸现。因此,研究宜居城市的建设及其可持续性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对已被称为“宜居城市”的福州市展开调查,通过对福州市的调查,对福州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对调查样本的科学性进行分析,根据整理后的调查资料,灵活运用各种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而阐述福州市的现状,并针对福州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中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各种问题凸现。因此,研究宜居城市的建设及其可持续性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思路:我们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对调查样本的科学性进行分析,根据整理的调查资料,灵活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而阐述福州市的现状,并针对其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性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 1.调查样本的合理性 2.统计方法的灵活应用 独特之处: 1.注重实践,深入了解宜居建设的情况,对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选取福州市作为研究对象的独特性,有助于推动海西建设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福州市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给政府提供一份民生报告,让政府了解民之所需,尽可能服务于广大群众的根本需求;发挥福州作为省会的带头作用,推进福建省的建设,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作品摘要

城市的建设不仅关系国家的发展,更直接影响着每一个老百姓,而宜居城市及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城市的目标。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也开始重视宜居城市建设,但遇到了诸多问题。所以我们选择“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探索的内容。宜居城市福州,作为省会,在海西建设的过程中起带头作用。为此,我们选取福州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提出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 调查结果显示:(1)福州市环境管理绩效不高;(2)城市规划较为合理,然而美观度还需提高,交通堵塞、交通秩序有待改善;(3)房价物价偏高;(4)文化娱乐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得还不够;(5)市民精神文明方面,经常有闯红灯、随地吐痰现象,乱插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针对这些结果,为使福州宜居城市的建设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提高福州民生水平,我们提出了以下对策:(1)控制管理好高污染、高耗能型企业,保护好现有的绿化,做好宣传;(2)政府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城市规划,综合考虑其合理性与美观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3)政府应把降房价、稳物价作为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4)加大对室内场馆建造的投入。坚持对文化遗产、历史文物的保护力度;(5)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姜煜华,甄峰,魏宗财.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启示. 2009 vol.24,No.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 2006-3-14. [3]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 意见.国发{2009}24 号. [4]2010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 告.2010-4-26 .北京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 2011-3-14. [6]国外宜居城市建设实践.2010-12-10 [7]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 务.2011-03-05.新华网 [8]何增科.美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在人才资源开发管理 方面做法和经验的比较研究.2004,NO2.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9]德国:父母以身作则诚信从家庭教育开始.2010-09-29. 深圳新闻网 [10] 国外公民道德建设:瑞典--没有阻挡轮椅的通道. 2006-6-28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 伴随宜居研究及评价的热潮,国外关于“宜居城市”和“最佳居住地”的研究成果异常丰富。 主要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观点如下表所示: 国外学者关于“宜居”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 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Lennard(美) • 城市中的居民能自由交流; • 提供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 • 城市不被恐惧所主导; • 体现功能多样性; • 居民互相尊重; • 优美、经过设计的物质环境; • 所有居民的智慧和知识能够得以施展。 Casellati(美) • 有吸引力的、行人导向的公共领域; • 较低的交通速度、容量和拥挤度; • 较好的、买得起得和地段较好得住房; • 方便得学校、商店和服务; • 容易到达得公园和开敞空间; • 清洁的自然环境; • 有安全感并能接受不同的使用者; • 有意义的文化、历史和生态特征; • 友好的、社区导向的社会环境。 关于宜居城乡建设与规划的理论研究也十分活跃,比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新都市主义、新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in 21 Century)等规划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国内宜居城市建设的研究 国内针对宜居城市以及和宜居相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内关于宜居城市理念主要源于吴良镛关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可以说,人居环境的理论和方法是宜居城市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人居环境科学的迅速发展,总结国际城市规划设计的经验并汲取其教训,促进了传统城市规划设计系统的改善,以建设“宜人的住区”为核心,指明了我国城市规划设计科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开始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关注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的规划与建设,仇保兴以《舒适与繁荣》为代表的系列论著、俞孔坚关于景观设计的系列专著为宜居城乡的探讨做出了贡献。 相比较而言,国内学者除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活舒适度以及邻里关系外,特别强调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宜居社区中与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因素,如公共活动空间、邻里空间和交流空间等要求不高,对居民参与城市发展的决策能力重视不够。2007 年,由建设部正式发布《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通过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和公共安全度等六大指标体系,计算城市“宜居指数”,成为国内宜居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一个导向性的科学评价标准。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