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及思考
小类:
社会
简介:
1、研究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发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 2、探讨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在承接中的载体,接受的相关产业,进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注重“因地制宜”和“权衡利弊”。 3、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一致性。
详细介绍: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发展大趋势,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推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中部地区获批的第四个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更是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生产力在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规划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把安徽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承接的载体是什么,可以承接哪些适合产业,如何进行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如何深入推进、突破发展,成功地实现均衡发展与持续发展等问题需要明确和探讨。

作品图片

  • 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及思考
  • 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及思考
  • 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及思考
  • 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及思考
  • 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及思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研究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引发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将部分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地区,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过程和现象。 2、探讨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在承接中的载体,接受的相关产业,进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注重“因地制宜”和“权衡利弊”。 3、坚持一切以人为本、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一致性。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⑴根据皖江城市带,从省、县地区范围上介绍承接产业转移; ⑵探寻适合县域地区承接的产业,符合当地实情的承接产业转移实施方案。 ⑶针对县域可承接的相关产业,分析其产业承接的载体及其结构。 ⑷研究产业承接园区建设情况,及其在进行产业创新升级阶段,建立创新模式,形成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措施。 ⑸以芜湖县为例具体介绍承接产业转移中获得的保障措施或政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深入了解县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 2、与芜湖县达成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协议; 3、完成撰写《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及思考》; 4、深入研究并汇编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展板。

作品摘要

产业转移是当今世界发展大趋势,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推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中部地区获批的第四个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更是首个获批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生产力在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规划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把安徽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皖江城市带县域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承接的载体是什么,可以承接哪些适合产业,如何进行产业的空间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如何深入推进、突破发展,成功地实现均衡发展与持续发展等问题需要明确和探讨。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课题评选结果中荣获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邓亦林、钟建华、汪淼. 产业承接模式及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的对策思考[M]. 商场现代化,2005.11. [2]王辉堂、王琦. 产业转移理论述评及其发展趋向[M].经济问题探索.2008.1. [3]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据2010年1月22日 光明日报、新华社) [4]左玥.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技术转移的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5]丁家云,金泽虎,许宗凤. 皖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马芜铜宜四市为例[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63-66. [6]李恕宏,陈晓华. 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路径的再思考[J]. 铜陵学院报,2009年第4期. [7]程宏志. 对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2 [8] 沈非, 费罗成, 赵明松. 县域耕地动态平衡政策成本分析——以安徽芜湖县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5 [9]张谋贵.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研究[J]. 中国城市经济,2010,3 [10]王洋.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10,5 [11]吴启贤,欧建锋,杜东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J],科技广场,2009(8);91-92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会议、图片、照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设立示范区,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总的来看,产业承接的质量还不高,地方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不时出现,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选择重点区域,加强引导,探索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模式,促进产业承接转移有序开展,为其他区域提供示范。这个历史性的任务,光荣地落到了安徽身上。 因此,我们要站在国家的战略意图层面,在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政策和规划引导,严格执行产业准入标准,坚决转变传统的产业承接方式,积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设立示范区,是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综合优势,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皖江城市带基础较好、条件优越。通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有利于安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加速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规划, 示范区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重点承接产业加快发展。到那时,示范区的经济规模将快速扩大,实力将大大提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将进一步提高。 设立示范区,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确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的调控目标得以实现。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通过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稳 定扩大就业,激发内需潜能,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 展动力和后劲,夯实全国平稳、可持续发展基础。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