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培育社区社会资本 完善社区参与环境
小类:
社会
简介:
通过对人肉搜索进行界定,对近几年典型人肉搜索事件的分析,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利与弊进行探索,分析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它的“利”,提出合理应用的创新途径和方式;根据它的弊,提出法律上合理规制的建议。
详细介绍: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因为那里是地狱。——网络名言 假定全体人类统一执有一种偏见,而仅仅一人执有相反的意见,这时,人类要使那一个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个人要使人类沉默较为正当。 一、 概述 (一) 人肉搜索的界定 关于人肉搜索,当前理论界几乎没有统一的界定,甚至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即“活动说”和“手段说”。“活动说”认为,人肉搜索是指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的真相。其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挨人、人挤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单一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多人回答的人性化搜索。“手段说”认为,人肉搜索是指网络与人工搜索相结合,通过充分动员广大网民力量,集中网民注意力,在网络上搜索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信息和资料,确定被搜索对象的真实身份,将其暴露于互联网世界之中的一种超强的搜索手段。 根据以上定义,本人结合自己的理解认为:人肉搜索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利用广大网民的识人范围及提供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提存出特定对象的信息,变传统的机器信息搜索为现实中的人找人、人问人的高级的信息搜索方式。 (二)调查报告的目的及意义 近一两年来,人肉搜索之风悄然而起,“华南虎照”中人肉搜索找到了至关重要的证据;“王菲姜岩案”中舆论的压力及对于当事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伤害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这个名词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已不新鲜,而其所带来的问题也令人头痛。其所带来的利弊足以值得立法者思索我们法律法规、相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近几年典型人肉搜索事件的分析,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对网络“人肉搜索”的利与弊进行探索,根据它的“利”,提出合理应用的创新途径和方式;根据它的弊,提出法律上合理规制的建议。 (三)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10-60岁之间的普通网民,涵盖各种职业。 (四)调查方式 1.利用网络资源对典型事件进行搜索,查找相关信息;2.对典型案件进行追踪,搜索相关报道;3.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纸质与电子版结合),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或者约定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5份。回收率85%。 (五)调查时间 2009年6月—2011年1月

作品图片

  • 培育社区社会资本 完善社区参与环境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近年来,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人肉搜索”这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的网络行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基本思路:作品通过对最近几年典型人肉搜索案例的实证分析,同时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该研究位于社会学的学科体系之下,属于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的研究范畴。社区自治及居民参与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而滨海新区的社区自治及居民参与则较少有人涉足。将滨海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该领域提出了新问题,并力求探索、描述、解释该问题,为滨海新区社区自治模式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课题,促进了该领域理论的形成及发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国家重点战略部署、任何举措对于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的滨海新区,其社区自治的治理模式是什么?这些都是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并将有针对性的提出可操作的建议和对策,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从而协助滨海新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实现国家提出的 “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目标。

作品摘要

本研究运用2009年滨海新区居民随机抽样的调查数据(n=300),采用分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较高。居民的教育程度、职业、户籍等社会人口特征、社区社会资本和外部参与环境都对社区参与意识存在比较显著的影响。在所有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外部参与环境,即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等社区组织邀请居民参与活动的频度对社区参与意识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变项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应注重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完善社区参与环境。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 雷洁琼.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林尚立.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 黎熙元,童晓频,蒋廉雄.社区建设:理念实践与模式比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陈伟东.社区自治:自组织网络与制度设置[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M].2000. [6] 王邦佐.居委会与社区治理: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 甘炳光.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8]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 [美]柯亨,阿拉托. 市民社会和政治理论[M].马萨诸塞: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2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影视资料 □文件 □集体组织 □自发 □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关于社区参与的概念,中国学者们已达成共识,指的是社区居民不仅作为社区管理的客体,更作为社区管理的主体,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决策、管理和运作的过程和行为(王刚,1999;张亮,2001;徐永祥,2002;张红霞,2004)。社区参与属于公共参与,意味着“社区居民对社会责任的分担和成果共享,它使每个居民都有机会为谋取社区共同利益而施展和贡献自己的才能。”根据参与主体、参与形式、参与渠道、参与客体的不同把社区参与分为四种形态。第一,根据参与主体意识的强弱,社区参与划分为动员型参与和自主型参与。第二,根据参与主体的组织形式,分为组织参与和非组织参与。第三,根据参与渠道的制度化水平,分为制度化参与和非制度化参与。第四,根据参与客体的内容不同,分为社区政治参与、社区经济参与、社区文化参与、社区社会参与等方面(王刚,1999;徐永祥,2002)。 我国社区参与的具体现状和问题集中体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总体参与率不高且分布不均匀(雷洁琼,2001;王刚,1999;马卫红,2000;张亮,2001;于燕燕,2007),二是集中在非政治性参与层面(雷洁琼,2001;林尚立,2003;王刚,1999;张波、孙凌寒,2001),三是参与形式单一、渠道不畅(马卫红,2000;),四是缺乏参与的制度化环境和投入机制(王刚,1999;叶南客,2001;孙柏瑛、游祥斌、彭磊,2001;窦泽秀,2003;于燕燕,2007)。 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因素包括单位制背景阻碍社区参与意识(张亮,2001;孙柏瑛、游祥斌、彭磊,2001;张波、孙凌寒,2001),行政化管理使得居民缺乏参与途径(张亮,2001;张波、孙凌寒,200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影响居民参与(孙柏瑛、游祥斌、彭磊,2001)。 增进居民社区参与的建议集中在制度创新(孙柏瑛、游祥斌、彭磊,2001;王刚,1999;叶南客,2001;马卫红,2000)和组织社区社团、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孙立平,2001;李宝库,2001;黎熙元,2006)等方面。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