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小类:
哲学
简介:
民间信仰是民间文化或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成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对此,本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诠释:1.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其为平民百姓安身立命、顺道达和提供了精神归宿,从而达到灵魂的安宁和平和,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和谐的文化心理;2.其所信奉的忠孝节义、积德行善、善恶报应、平安幸福等人文理念,为民间社会的整齐风俗、和谐人际关系提供了道德文化脚本;3.它那全民性的“大乐与天地同和”的仪式庆典也成为民间社会整合乡土意识,维系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的文化纽带;4. 民间信仰中的礼拜仪式、叙事语言、建筑与造型艺术等,以其娱乐性、游戏性、审美性活化了民众的诗意性灵和乡村生活的诗意韵致,创造着优美祥和的生活画面。5. 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和合意识,通过现代生态哲学的语义转换,便可成为新农村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生态智慧.
详细介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项宏伟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这不仅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本身就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体制,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文化工程乃是人学工程:先进文化养育人文心性,创造人文美感之世界。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关涉诸多内容,其中,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相一致的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是其主旋律。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这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本土文化中倡导和谐理念、反映和谐之价值取向中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引领、语法转换、修辞调理,使其成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构成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文化战略"。 民间信仰是民间文化或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成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对此,本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诠释:1.作为一种精神信仰,其为平民百姓安身立命、顺道达和提供了精神归宿,从而达到灵魂的安宁和平和,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和谐的文化心理;2.其所信奉的忠孝节义、积德行善、善恶报应、平安幸福等人文理念,为民间社会的整齐风俗、和谐人际关系提供了道德文化脚本;3.它那全民性的“大乐与天地同和”的仪式庆典也成为民间社会整合乡土意识,维系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的文化纽带;4. 民间信仰中的礼拜仪式、叙事语言、建筑与造型艺术等,以其娱乐性、游戏性、审美性活化了民众的诗意性灵和乡村生活的诗意韵致,创造着优美祥和的生活画面。5. 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和合意识,通过现代生态哲学的语义转换,便可成为新农村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生态智慧. 此外,本课题也对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包括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重建民间信仰的价值判断问题;以文化阐释学的知识解释民间信仰的话语修辞问题和以系统控制论的思维的处理民间信仰的引导适应问题.

作品图片

  • 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 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 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 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 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对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的解释,使人们对民间信仰的积极文化价值形成合理的认识,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理性地开发与合理运用这种本土文化资源,进而使新农村和谐文化具有更强劲的文化亲和力。 思路:整合文化哲学、宗教文化学等理论和视角,将“新农村和谐文化——本土文化资源——民间信仰文化”这三种不同的文化话语缝合为一个系统的文化叙事,使民间信仰的价值得以凸现。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2、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如系统论、心理分析等处理问题。 先进性:1、首次将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地方文化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结合起来。2、分析民间信仰与和谐文化的关系,视角延伸到人的灵肉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生活和谐等五大领域。 独特性:1、民间信仰与个体灵肉和谐的心理分析。2、民间信仰与生活和谐的审美文化分析。3、运用系统理论分析宗教与文化的适应问题。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资源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之间的文化共相描写和可能性理据分析,帮助人们对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开发利用民间信仰文化资源有新的认识,并在开发利用这种资源时更合理性,从而不仅避免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与其他文化发生冲突,而且还可以使民间信仰文化在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效益最大化,真正建构起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新农村和谐文化。

作品摘要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又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本土文化中倡导和谐理念、反映和谐之价值取向中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引领、修辞调理,使其成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构成了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民间信仰是民间文化或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诠释如下:1.作为一种信仰,其为平民百姓安身立命、顺道达和提供了精神归宿,为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和谐的文化心理;2.其所信奉的忠孝节义、积德行善等人文理念,为民间社会和谐人际关系提供了道德文化脚本;3.它那全民性的仪式庆典也成为民间社会维系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文化纽带;4. 民间信仰中的艺术游戏,以其娱乐性、审美性活化了民众的诗意性灵,创造着优美祥和的生活画面。5. 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和合意识可成为新农村和谐生态文化建设的生态智慧. 本课题也对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之可能的理据进行了阐释,如民间信仰的话语适应问题等。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一、专家评定 1、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处处长加润国对本课题的评价 2、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先生对本课题的评价 二、学术刊物发表 课题部分成果发表在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2) 三、学术会议发表 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参会论文(内蒙古,2009.8) 四、地方民族宗教管理部门的鉴定 1、丽水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鉴定 2、丽水学院民族教育办的鉴定 3、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鉴定 4、温州市民宗局的鉴定 5、衢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鉴定 6、金华市民宗局的鉴定 7、苍南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鉴定 五、相关媒体对课题研究活动的报道 《处州晚报》、景宁《畲乡报》对本课题的报道

参考文献

1、金 泽:《中国民间信仰》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2、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高长江:《和谐世界与宗教灵性》,《社会科学战线》2008,2。 4、高长江:《神与人:宗教文化学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5、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6、M·E·斯皮罗:《文化与人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7、奥戴:《宗教社会学》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 8、范荧:《上海民间信仰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亲临实践、影视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下,由于基督教文化系社会主流宗教文化,使得其他宗教形态的研究都弱化了。民间信仰的研究也是如此。西方宗教学界很少关注民间信仰问题,至多是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此颇感兴趣,投入一部分精力进行研究。但其思维与视角的主要向度还是就民间信仰的特征所做的现象学描述,至于民间信仰和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似乎并不多见。20世纪中叶以来兴起的“本土化运动”、“后殖民文化”等,虽然也涉猎到民间信仰的内容,但其视点并非是民间信仰,而是其他民间文化形态。 国内学界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主要也还是民俗学和人类学,其向度也是关于民间信仰的特征、运作及表现形式的描写(如乌丙安的《中国民间信仰》、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汉语宗教学界对民间信仰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且研究成果也不很多。据我们目前所掌握到的信息,汉语学界对于民间信仰的研究,视域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民间信仰的本质、特征研究; 2、关于民间信仰内部系统的分类研究(如自然崇信、鬼神崇信等); 3、关于民间信仰与民俗文化之关系的研究; 4、关于民间信仰与汉语其他宗教,如道教、佛教的比较研究; 5、关于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研究(主要是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如禁忌系统、道德教条等); 6、近年来兴起的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问题的研究。 总体而观,国内学界关于民间信仰研究的整体水平,(1)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仍有许多领域没有开发;(2)重复性研究比较多,创新性研究比较少;(3)实证性研究比较多,思辨性研究比较少;(4)静态性研究比较多(就民间信仰本身的研究),而动态性研究比较少;(5)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研究有所展开,而文化功能则很少涉猎;(6)研究方法比较陈旧单一,运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先进研究方法(比如心理分析、阐释学、生活文化分析)的特别少。至于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本土文化、一种日常生活文化与民族文化发展的关系就更不多;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尤其是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展开的系统研究,几乎还没有。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